捶丸
拼音
chuí w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wán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 拼音为wan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球类竞技游戏之一。在旷地画线为基,离基线远处掘一浅穴为窝;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详细解释
古代球类竞技游戏之一。在旷地画线为基,离基线远处掘一浅穴为窝;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元 宁志老人 《<丸经>序》:“捶丸,古 战国 之遗策也……至 宋徽宗 、 金章宗 皆爱捶丸。盛以锦囊,击以綵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深求古人之遗製而益致其精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折莫是捶丸气毬,围棊双陆,顶鍼续麻,折白道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捶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捶丸ㄔㄨㄟˊ ㄨㄢˊchuí wán一種古代的球類遊戲。方法是在地上劃線為基,縱橫各約一尺,在基的直前方遠處掘一個洞穴稱窩,取毬放在基內,用棒擊之,把毬打進窩內者為勝。此種遊戲盛行於宋、金、元各朝代。
捶丸 -中国文化史辞典又稱步打、步擊。宋朝盛行的一種徒步持杖擊球運動。比賽分班(組)、多人、“單對”(二人)對抗三種。賽前,各方選擇地點掘坑為“球穴”(或稱“家”),在離“球穴”六十步至百步遠的地方選定“球基”。賽時,隊員在“球基”向“球穴”擊球,入穴得分,以決勝負。明寧志老人著有《丸經》二卷,介紹捶丸的比賽方法與規則,認為此項運動可以“養其血脈,以暢四肢”。從《丸經》記載與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水神殿的捶丸壁畫來看,歐洲十四世紀出現的高爾夫球與捶丸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