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
拼音:wǎn
释义:1.拉。2.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3.追悼死者。4.把衣服向上卷。5.同“绾”。6.牵引(车辆)。7.弯臂勾住。
组词
步挽 救挽 陆挽 铙挽 收挽 推挽 挽回 挽手儿 挽舟卒 挽歌郎 挽圈圈 挽狂澜 挽鹿车 稍挽稍 步挽车 飞刍挽粮 飞刍挽粟 蜚刍挽粟 回天挽日 力挽狂澜 飞刍挽粒 飞粮挽秣拼音
wǎn笔顺
一 亅 ㇀ 丿 ㇇ 丨 𠃍 一 丿 乚“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免”头部稍小,中框扁方,撇画从框部正中撇出,钩画弯转自然,钩底要平。
同音字
拼音为wǎn的字 拼音为wan的字基础解释
1.拉;牵:~弓。~手。~车。 2.设法使好转或恢复:~救。~回。 3.追悼死者:~歌。~联。 4.向上卷起:~起裤脚儿。 5.同“绾”。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悼念死者 [lament sb.'s death]
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通“绾”。卷起 。
如:挽裤腿儿
同“绾”。编结 。
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扭转;挽回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荐引 。
如:挽推(引荐;扶持)
勾;挎 。
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请,托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后,迟。通“晚”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动〉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挽挽-汉语大词典挽挽长貌。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摺:“若要个完全的尸首,则合教这长挽挽白练休。”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摺:“他生的高耸耸俊英鼻,长挽挽卧蚕眉。”
同: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ǎn
1、[挽救]wǎn jiù
从危险中救回来:~病人的生命。
2、[挽回]wǎn huí
1.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面子。~影响。~败局。 2.收回:~利权。~经济损失。
3、[挽留]wǎn liú
使要离去的人留下来:再三~。~客人。~不住。
4、[挽联]wǎn lián
哀悼死者的对联。
5、[挽歌]wǎn gē
追悼死者的哀歌。
6、[推挽]tuī wǎn
1.前牵后推,使物体向前。后泛指搬运,运输。 2.推荐;引荐。
7、[挽幛]wǎn zhàng
哀悼死者的幛子。
8、[挽词]wǎn cí
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9、[敬挽]jìng wǎn
用于挽联、花圈等的落款。
10、[挽具]wǎn jù
套在牲畜身上用以拉车的器具。
11、[挽诗]wǎn shī
1.哀悼死者的诗。清 方文《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袁鹰《不灭的诗魂》:“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 2.哀悼死者的诗。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清 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非无交而涕也。”
12、[牵挽]qiān wǎn
1.亦作“牵輓”。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唐 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明 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清 恽敬《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清 黄宗羲《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清 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5.见“牵挽”。
13、[碍挽]ài wǎn
拉住。
14、[引挽]yǐn wǎn
犹伸展。
15、[维挽]wéi wǎn
维扶,挽救。
16、[挽送]wǎn sòng
引丧车送葬。
17、[挽粟]wǎn sù
运送粮食。
18、[手挽]shǒu wǎn
"1.用手拉,牵引。
19、[挽负]wǎn fù
谓用车装运。
20、[挽任]wǎn rèn
见“輓赁”。
21、[挽漕]wǎn cáo
漕运。
22、[挽惜]wǎn xī
已经失去难以挽回。
23、[挽溜]wǎn liū
拉纤。
24、[挽正]wǎn zhèng
纠正。
25、[蜚挽]fēi wǎn
见“蜚芻輓粟”。
26、[吊挽]diào wǎn
凭吊、悼惜。
27、[收挽]shōu wǎn
收容救济。
28、[挽牵]wǎn qiān
牵引;拉纤。
29、[追挽]zhuī wǎn
追赶挽留。
30、[挽赁]wǎn lìn
亦作“輓任”。犹运输。赁,通“任”,挑运。
31、[缠挽]chán wǎn
缠绕牵扯。
32、[挽掣]wǎn chè
牵引。
33、[挽章]wǎn zhāng
1.挽词。 2.哀悼死者的诗。
34、[陆挽]lù wǎn
1.见“陆輓”。 2.亦作“陆挽”。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
35、[挽郎]wǎn láng
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武帝 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 亦在其中。”宋 苏轼《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李娃传》,言 滎阳 巨族之子溺於 长安 倡女 李娃,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
36、[挽辂]wǎn lù
车上供牵引用的横木。代指所拉的车子。
37、[挽须]wǎn xū
1.见“挽鬚”。 2.亦作“挽须”。捋胡须。
38、[挽起]wǎn qǐ
扭转、挽回。
39、[挽近]wǎn jìn
晚近,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40、[邀挽]yāo wǎn
邀请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