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sào

释义:1.治理河道的工程上用的材料,以竹木为框架,用树枝、石子、土填实其中,做成柱形,用以堵水。2.用许多埽做成的临时性堤坝或护堤。

组词

坝埽 堤埽 河埽 埽星 埽岸 岸埽 备埽洒 桩埽夫

拼音

sào

笔顺

𠃍 𠃌

同音字

拼音为sào的字 拼音为sao的字

基础解释

1.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2.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

详细解释

〈名〉

  1. 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

    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梦溪笔谈》

  2. 用埽做成的挡水建筑物,亦泛指堤岸 。

    如:埽岸;埽鍕(绑扎成束的埽材)

1. 埽 [sào]

埽 [sào]

〈名〉

  1. 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

    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梦溪笔谈》

  2. 用埽做成的挡水建筑物,亦泛指堤岸 。

    如:埽岸;埽鍕(绑扎成束的埽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埽-中華語文大辭典

埽埽1ㄙㄠˇsǎo同「掃」。埽埽2ㄙㄠˋsào1.舊時治河,將秫秸、石塊、樹枝捆扎成圓柱形,用來堵住缺口或保護堤岸的東西。[例]~材。2.用埽做成的擋水建築物;泛指堤岸。[例]~岸。

埽-漢語大字典


《説文》:“埽,棄也。从土,从帚。”段玉裁注:“會意。帚亦聲。”按:字亦作“掃”。今“扫除”字通作“掃”,而“埽”专用为“埽工”字。
(一)sǎo 《廣韻》蘇老切,上晧心。又蘇到切。幽部。
同“掃”。《説文·土部》:“埽,棄也。”《集韻·晧韻》:“埽,或从手。”《詩·豳風·東山》:“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漢書·黥布傳》:“大王宜埽淮南之衆,日夜會戰彭城下。”顔師古注:“埽者,蓋盡舉之,如埽地之為。”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三:“秦王埽六合,虎視何雄哉!”
(二)sào 《增韻》先到切。
治河工程中用以护岸和堵缺口的设施。《正字通·土部》:“埽,《增韻》:‘隄岸曰埽。’竹木為枋,和土以捍水。今黄河之役用之。”《宋史·河渠志一》:“埽之制,密布芟索,鋪梢,梢芟相重,壓之以土,雜以碎石,以巨竹索横貫其中,謂之‘心索’。卷而束之,復以大芟索繫其兩端,别以竹索自内旁出,其高至數丈,其長倍之。凡用丁夫數百或千人,雜唱齊挽,積置於卑薄之處,謂之‘埽岸’。”通常有丁埽、顺埽等名目,即横置、直置。宋王安石《侍衛親軍馮魯公神道碑》:“河怒動埽,埽且陷,公坐其上自若也,遂號其部人,以一日塞之。”清陳熙《答客問河防》:“千金築堤埽,九曲慎防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ào

1、[埽轨]sào guǐ

扫除车轮经过的痕迹。喻与外人断绝交往。

2、[埽星]sào xīng

彗星。通称扫帚星。

3、[埽夷]sào yí

扫荡夷灭。

4、[埽境]sào jìng

谓聚集境内全部兵力。《明史·外国传九·瓦剌》:“明年夏,驻蹕 忽兰忽失温。三部埽境来战。”

5、[埽荡]sào dàng

1.亦作“埽盪”。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2.泛指彻底清除。 3.见“埽荡”。

6、[埽墓]sào mù

1.《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埽除墓地耳。”颜师古 注:“言待其丧至也。”后以“埽墓”为等待祸发之典。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南齐 徐文景 方贵盛,其父深忧之曰:‘我正当埽墓待丧耳。’” 2.于坟上培土,清除荒草,并进行祭奠。清 葆光子《物妖志·介类·蟒》:“乾道 间,歷阳 芮不疑,从父埽墓。”

7、[埽门]sào mén

谓取媚权贵,夤缘仕进。

8、[岸埽]àn sào

用秫秸、柳枝、竹索等捆扎而成的护堤或堵口子的设施。

9、[坝埽]bà sào

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

10、[汎埽]fàn sào

亦作“氾埽”。亦作“氾扫”。洒扫。

11、[却埽]què sào

见“却扫”。

12、[披埽]pī sào

犹清除。

13、[拜埽]bài sào

见“拜扫”。

14、[河埽]hé sào

古代治河工程中所用的埽料。亦指用埽料修成的堤坝。

15、[泛埽]fàn sào

1.亦作"泛埽"。亦作"泛扫"。 2.洒扫。详细解释亦作“氾埽”。亦作“氾扫”。洒扫。《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周礼·夏官·隶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汉 郑玄 注:“氾埽曰埽,埽席前曰拚。”陆德明 释义:“氾埽,洒埽同。”《孔子家语·郊问》:“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氾埽清路,行者必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氾扫。”一说,为广泛扫除。见《礼记·少仪》“氾埽曰埽”唐 孔颖达 疏。

16、[埽黛]sào dài

画眉。

17、[下埽]xià sào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18、[埽史]sào shǐ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魏勃 少时家贫,欲见 齐 相 曹参,而无以自通,因每晨早起,潜为 齐 相舍人清扫门外,遂因舍人得见 曹参。

19、[清埽]qīng sào

见“清扫”。

20、[堤埽]dī sào

堤和埽。亦泛指堤坝。

21、[埽緷]sào yùn

绑扎成束的埽材。

22、[埽除]sào chú

1.打扫;去除。《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宋 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 2.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23、[埽迹]sào jì

绝迹。清 钱学纶《语新》卷上:“妇女则服役神之夫人,当时不过一二老嫗……自二十年来,花团锦簇,变为一班少妇,老嫗自以为羞,渐渐埽迹。”

24、[埽地]sào dì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

25、[埽岸]sào àn

用埽材筑成的堤岸。

26、[闹埽]nào sào

见“闹扫”。

27、[电埽]diàn sào

见“电扫”。

28、[埽灭]sào miè

扫荡剪除。

29、[埽愁帚]sào chóu zhǒu

酒名。

30、[备埽洒]bèi sào sǎ

亦作“备洒扫”。古代谓纳女于大夫为妻。

31、[桩埽夫]zhuāng sào fū

清 代河工的一种。掌理堤岸的桩埽。

32、[埽穴犂庭]sào xué lí tíng

谓扫荡其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摧毁敌方。《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説道:‘有此機會,埽穴犂庭,指顧間事。我那天馬用得著了。’”王闿运《陈夷务疏》:“假令 中國 得其船砲,習見其風俗,遂可以深入其阻,埽穴犂庭;則易地而觀,天下之憂,未可量也。”

33、[埽眉才子]sào méi cái zǐ

旧指有文才的女子。因女子画眉,故名。

34、[相门洒埽]xiāng mén sǎ sào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 少時,欲求見 齊 相 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 齊 相舍人門外……於是舍人見 勃 曹參,因以爲舍人。”后因以“相門灑埽”形容干求有术。清 钱谦益《吉水公总宪诣阙》诗:“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埽豈無人。”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埽的反义词 埽的近义词 埽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埽能组什么词
  • 埽能组什么词语
  • 埽可以组什么词
  • 埽可以组什么词语
  • 埽字可以组什么词
  • 埽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埽字能组什么词
  • 埽字能组什么词语
  • 埽字开头的成语
  • 埽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