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
拼音:wù
释义:1.天干的第五位。也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五。2.(Wù)姓。
组词
戊方 戊己 戊申 戊夜 戊寅 戊子 青戊 上戊 五戊 戊部候 戊己芝 戊已圆 戊寅时 新戊烷 异戊橡胶 戊戌变法 戊己校尉 戊戌维新 戊氰菊酯拼音
wù笔顺
一 丿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wù的字 拼音为wu的字基础解释
1.天干的第五位。见〖干支〗。 2.(Wù)姓。详细解释
天干的第五位。方位属中央 。又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
如:周共和九年为戊辰年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居十干中,因以指中央
五六者,天地之中合。——《汉书》
指代土 。
如:戊己(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戊方(戊己之日)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戊-中華語文大辭典戊ㄨˋwù天干第五位。也用來表示順序或等級的第五位。參見【天干】。
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戊 wù
名天干的第五位。《登泰山记》:“~申晦,五鼓,与子颖坐观日亭,待日出。”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ù
1、[戊子]wù zǐ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
2、[戊申]wù shēn
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戊申晦。(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姚鼐《登泰山记》
3、[戊寅]wù yín
六十甲子第十五位自戊寅年。(此指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清.袁枚《祭妹文》
4、[戊方]wù fāng
指戊己之日。
5、[五戊]wǔ wù
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时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
6、[青戊]qīng wù
指大地。
7、[上戊]shàng wù
1.农历每月上旬之戊日。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开元 ﹞十九年夏,詔京都置 太公 庙於 孔子 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宋史·礼志一》:“春秋二仲,上丁释奠 文宣王,上戊释奠 武成王。” 2.王莽 所作历法名。《汉书·王莽传下》:“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其恣听之,勿令出税。至 地皇 三十年如故,是 王光 上戊之六年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戊,土也,莽 所作历名。”
8、[戊夜]wù yè
指五更的时候。《梁书·武帝纪下》:“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新唐书·奸臣传下·崔胤》:“与饮,命宫人为舞剑曲,戊夜乃出。”《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参见“五夜”。
9、[戊己芝]wù jǐ zhī
黄精的别名。
10、[戊部候]wù bù hòu
东汉官名。
11、[新戊烷]xīn wù wán
别称2,2-二甲基丙烷、季戊烷,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产品。
12、[戊已圆]wù yǐ yuán
一款药物,主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
13、[戊戌变法]wù xū biàn fǎ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干支纪年戊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光绪皇帝接受其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颁布许多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减绿营兵;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提倡商办工业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坚决反对,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撤销变法法令,逮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梁逃往日本,变法失败。因自颁布维新诏令起到变法失败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维新。
14、[异戊橡胶]yì wù xiàng jiāo
由异戊二烯合成的一种橡胶,最接近天然橡胶,而耐水性,电绝缘性超过天然橡胶。
15、[戊氰菊酯]wù qíng jú zhǐ
一种新型拟除虫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