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
拼音:zhuāng
释义:1.化妆,用脂粉等修饰、打扮。2.女子或演员的装饰用品。3.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衣物、房产或钱财。
组词
化妆 嫁妆 红妆 素妆 浓妆 淡妆 晨妆 晓妆 妆饰 化妆品 醉红妆 梳妆台 桃花妆 桃红妆 淡妆浓抹 淡妆轻抹 粉妆玉琢 丽色艳妆 浓妆艳裹 乔妆打扮 梳妆打扮 衣妆楚楚拼音
zhuāng笔顺
丶 ㇀ 丨 𡿨 丿 一“丬”竖画正直,点提居竖的中部,间距恰当。“女”两撒平行,距离适中,横画要长。
同音字
拼音为zhuāng的字 拼音为zhuang的字基础解释
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 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卸~。 3.指陪嫁物品:送~。详细解释
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woman's personal adorn ments]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又如:艳妆;浓妆;妆光(盛装的容貌);妆盒(盛梳妆品的盒子);妆泪(女子的粉泪);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演员身上的装饰 。
如:卸妆
装饰的式样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唐· 李群玉《黄陵庙》
又如:宣和妆;宫样十八九妆;妆束(服饰);妆梳(梳妆打扮的款式);妆饰(打扮的样式)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妆-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妝
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妆 zhuāng
① 动打扮。《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成每被秋娘妒。” ② 名妇女用的脂粉、衣物等装饰物。《木兰诗》:“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 ③ 动通“装”,装作。《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只~着睡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uāng
1、[化妆]huà zhuāng
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2、[梳妆]shū zhuāng
梳洗打扮:~台。
3、[红妆]hóng zhuāng
同“红装”。
4、[粉妆玉砌]fěn zhuāng yù qì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5、[妆容]zhuāng róng
妆容指人体通过某种装扮修饰形成的外在形态表现;从“妆”字和“容”字分开来可以理解为通过打扮装饰凸显的人体神态、状态或者说景象、效果。从化妆角度看,有面部和整体装束之分。
6、[卸妆]xiè zhuāng
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
7、[浓妆]nóng zhuāng
1.浓重地化妆:~艳抹。 2.浓艳的妆饰:特意化了~。
8、[嫁妆]jià zhuang
(名)女子出嫁时带到丈夫家去的用品,通常为衣被、家具等。
9、[淡妆]dàn zhuāng
淡雅的妆饰。
10、[妆点]zhuāng diǎn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元 乔吉《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元 薛昂夫《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天竺,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万松岭,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宋 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4.装饰,打扮。南朝 陈后主《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清 吴伟业《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5.谓点缀。唐 冯贽《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午桥庄 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明 高攀龙《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6.指修饰文字。清 黄宗羲《<山翁禅师文集>序》:“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清 恭士《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7.渲染敷衍。清 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11、[妆扮]zhuāng bàn
修饰;打扮;装扮。
12、[新妆]xīn zhuāng
1.女子刚修饰好的仪容。 2.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13、[妆饰]zhuāng shì
1.打扮:精心~。 2.打扮出来的样子:~俏丽。
14、[妆奁]zhuāng lián
原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后泛指嫁妆。奁(lián)。
15、[靓妆]jìng zhuāng
美丽的妆饰。
16、[艳妆]yàn zhuāng
1.亦作“艳粧”。亦作“艷妆”。艳美的装扮;装束艳美。南朝 齐 王融《春游回文诗》:“低吹杂纶羽,薄粉艳粧红。”宋 晁冲之《传言玉女·上元》词:“艳妆初试,把珠帘半揭。”《农政全书》卷二九引《群芳谱·果谱二·桃》:“或云:种时将桃核刷浄,令女子艳粧种之,他日花艳而子离核。”清 龚自珍《法曲献仙音》词:“蓝布衫儿,墨紬裙子,未要艳妆明抹。”许地山《危巢坠简·人非人》:“有一晚上偶然看见一个艳妆女子,看来很像她。” 2.借指美女。唐 刘希夷《蜀城怀古》诗:“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宋 徐铉《奉和七夕应令》:“静闻天籟疑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説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 3.见“艳妆”。
17、[严妆]yán zhuāng
认真地打扮。
18、[险妆]xiǎn zhuāng
奇异的装束。
19、[裛妆]yì zhuāng
犹泪妆。裛,通“浥”。
20、[妆混]zhuāng hùn
1.装呆卖傻。
21、[墨妆]mò zhuāng
谓脸部以墨化妆。
22、[古妆]gǔ zhuāng
1.指过时的妆束。对时妆而言。 2.见“古妆”。
23、[妆裹]zhuāng guǒ
1.装裹,装殓。 2.装饰;打扮。
24、[送妆]sòng zhuāng
旧俗结婚,由女方亲友送妆奁至男方,谓之“送妆”。
25、[缡妆]lí zhuāng
表示女子出嫁时所画的美妆。
26、[宫妆]gōng zhuāng
宫女的打扮装束。
27、[洗妆]xǐ zhuāng
1.梳洗打扮。 2.洗除妆饰。 3.梳洗打扮。
28、[整妆]zhěng zhuāng
见“整装”。
29、[减妆]jiǎn zhuāng
1.见“减粧”。 2.亦作“减妆”。古代妇女的梳妆匣子。
30、[晓妆]xiǎo zhuāng
1.亦作“晓粧”。晨妆。 2.指晨起梳妆。 3.见“晓妆”。
31、[妆束]zhuāng shù
1.打扮,装饰。 2.犹服饰。 3.打扮的式样。 4.打扮。
32、[妆呆]zhuāng dāi
装傻,装糊涂。
33、[点妆]diǎn zhuāng
点额,梳妆。
34、[妆严]zhuāng yán
妆束;打扮。
35、[妆泪]zhuāng lèi
指女子的粉泪。唐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6、[妆光]zhuāng guāng
谓盛装的容貌。
37、[黑妆]hēi zhuāng
古代妇人以杉木灰研末抹其额,或饰眉。
38、[调妆]diào zhuāng
调脂弄粉以妆饰。
39、[醉妆]zuì zhuāng
1.亦作“醉粧”。醉态。 2.醉态的装束。 3.见“醉妆”。
40、[梅妆]méi zhuāng
1.“梅花粧”的省称。前蜀 牛峤《红蔷薇》诗:“若缀 寿阳公主 额,六宫争肯学梅妆。”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东坡 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坡 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外,梅妆先露画屏前。’”参见“梅花粧”。 2.“梅花粧”的省称。唐 李商隐《对雪》诗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粧。”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可憎的脸儿堪捻塑,梅粧浅浅宜澹注。”明 陈铎《梧桐树·冬日题情》套曲:“学弄梅粧,又恐怕天孙妒,无言半晌空扃户。”参见“梅花粧”。 3.指梅花。清 陈维崧《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