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
拼音:shǐ
释义:1.开端;开始(跟“终”相对)。2.副词。相当于“才”;。3.尝;曾。
组词
开始 原始 自始至终 始终 有始无终 始料不及 始终如一 始作俑者 下车伊始 始乱终弃拼音
shǐ笔顺
𡿨 丿 一 𠃋 丶 丨 𠃍 一“女”两撇平行,距离适中,横画左伸。右部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拼音为shǐ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 2.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详细解释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又如:始卒(开始和终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业);自始至终
过去,从前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左传》
根本,本源
坚树在始。——《国语》。韦昭注:“始,根本也。”
姓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始愿(最初的志愿);欲善终,应善始;始初(开始,起初);始闻其语(当初听到他的话)
曾,尝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刚刚;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然后;随之;立刻就
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镜花缘》
仅仅,只
访古始及平台间。—— 唐· 李白《梁园吟》
谋划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
滋生
君子念始之者也。——《礼记》。郑玄注:“始,犹生也。”
〈名〉
〈副〉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始-中華語文大辭典始始ㄕˇshǐ1.起點;開端(與「終」相對)。[例]開~|~終|周而復~。2.最早的;最先的。[例]~祖|~例。3.才;然後。[例]~告完成|~見成效|千呼萬喚~出來。4.〈書〉當初;最初。[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論語‧公冶長》)。5.〈書〉嘗;曾。[例]生平未~聞,歌之安能詳(《文選‧劉楨‧公讌詩》)。6.姓。
始-漢語大字典始
《説文》:“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王獻唐《釋醜》:金文“字從司聲,或司、以兩從”,“形體雖異,皆以所從之聲,變其制作,古㠯(即以字)、台同音,從以亦猶從台……以齒音求之,司姒同音,而齒音姒字,以時間及空間關係,每與舌上音之以相混亦或讀以。”
shǐ 《廣韻》詩止切,上止書。之部。
(1)初;开始。《説文·女部》:“始,女之初也。”段玉裁注:“《釋詁》曰:初,始也。此與為互訓。”《書·吕刑》:“蚩尤惟始作亂。”《晋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紅樓夢》第七十回:“明日為始,一天寫一百字纔好。”
(2)生。《釋名·釋言語》:“始,息也,言滋息也。”《禮記·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鄭玄注:“始,猶生也。念父母生己,不欲傷其性。”
(3)治理。《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唐杜甫《種蒿苣》:“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
(4)副词。1.初时,当初。《左傳·莊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宋王安石《得子固書因寄》:“始吾居楊日,重問每見及。”2.刚刚,正。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始,猶正也。”《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南朝梁江淹《雜體三十首·左記室思詠史》:“終軍方始達,賈誼位方尊。”3.只,仅。唐李白《梁園吟》:“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唐李商隱《贈孫綺新及第》:“陸機始擬誇《文賦》,不覺雲間有士龍。”4.方才;然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晋程鄭卒,子産始知然明。”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唤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鏡花緣》第十三回:“母親良氏,素有陰虚之症,服藥即吐,惟以海參煮食,始能稍安。”5.尝,曾。《莊子·齊物論》:“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宋王禹偁《答張扶書》:“吾觀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難道也。”
(5)姓。《姓觿·紙韻》:“始,《姓考》云,黄帝庶子蒼林生始均居北地,後有始氏。《千家姓》云,關西族。”《史記·項羽本紀》:“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ǐ
1、[开始]kāi shǐ
1.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了。今天从第五课~。 2.动手做;着手进行:~一项新的工作。提纲已经定了,明天就可以~写。 3.开始的阶段:一种新的工作,~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2、[有始有终]yǒu shǐ yǒu zhōng
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3、[始终]shǐ zhōng
1.指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贯彻~。 2.表示从头到尾;一直:~不懈。~不赞成他的看法。
4、[始发]shǐ fā
(列车、汽车等)从行驶路线的第一站发出:~车。~站。列车正点~。
5、[起始]qǐ shǐ
1.(从某时或某地)开始:~点。唐山陶瓷~于明代。 2.开始的阶段:破案工作~遇到了很多阻力。
6、[原始]yuán shǐ
1.最初的;第一手的:~记录。~资料。 2.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动物。~森林。~社会。
7、[创始]chuàng shǐ
开始建立:~人。中国是联合国的~国之一。
8、[初始]chū shǐ
起初;开始的阶段:~速度。~状态。赛季~这个队就显出了强大实力。
9、[始于]shǐ yú
在……什么时候开始。
10、[伊始]yī shǐ
起头;开始:下车~。
11、[始祖]shǐ zǔ
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借用来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最初创始人。
12、[始料]shǐ liào
原先的预料。
13、[复始]fù shǐ
回复到初始。重新开始。
14、[始末]shǐ mò
(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他把这件事情的~对大家说了一遍。
15、[始创]shǐ chuàng
开始创立;最初创建: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
16、[肇始]zhào shǐ
开始。
17、[元始]yuán shǐ
1.起始。 2.犹言始祖。
18、[始兴]shǐ xīng
广东省韶关市下辖县。
19、[终始]zhōng shǐ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2.引申为有始有终。 3.周而复始。
20、[更始]gēng shǐ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重新起头:与民~。
21、[正始]zhèng shǐ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清 方苞《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 骆 王 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力柔於 建安。”五代 齐己《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贾岛 存 正始,王维 留格言。”吴梅《信阳题<何大复集>》诗:“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正始体”。
22、[方始]fāng shǐ
方才;才。
23、[未始]wèi shǐ
副词。未尝。常常用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不可(可以)。
24、[始业]shǐ yè
学业开始,特指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开始:春季~。秋季~。
25、[祸始]huò shǐ
灾祸的开端。
26、[始冠]shǐ guān
谓二十岁。
27、[经始]jīng shǐ
开始营建;泛指开创事业。
28、[始而]shǐ ér
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开始(后面多接用继而、终于等副词)
29、[始此]shǐ cǐ
从这一次开始。
30、[兆始]zhào shǐ
开始。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在 广州 河汊,最有利之企业,为填筑新地。此项进行,已兆始于数百年前。”
31、[四始]sì shǐ
1.旧说《诗经》有四始,各家说法不一:(1)指“风”、“小雅”、“大雅”、“颂”。 2.指农历正月旦(正月初一早晨,为岁始)、冬至、腊明日(腊日的第二天)、立春。
32、[其始]qí shǐ
其:那,那些。始:最初;开始。那最初的。
33、[宙始]zhòu shǐ
犹远古。
34、[始春]shǐ chūn
立春日。
35、[事始]shì shǐ
事情的开端。《易·坤》“含章可贞” 三国 魏 王弼 注:“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也。”《晋书·刘颂传》:“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
36、[昉始]fǎng shǐ
犹始于。
37、[郄始]xì shǐ
亦作“郄始”。开始,初始。郄,通“隙”。
38、[太始]tài shǐ
1.古代指天地开辟、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 2.引申为原始。
39、[托始]tuō shǐ
即託始,借一事作为叙事的开端,即起源。
40、[始初]shǐ chū
开始,起初。
近义词
shǐ
1、[首]shǒu
1.头:昂~阔步。 2.领袖;领导人:元~。~长。 3.最先;开始:~创。 4.第一;最高:~要。~席代表。 5.告发:自~。出~。 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诗。民歌百~。
2、[初]chū
1.开始的:~夏。~冬。 2.开始的一段时间:年~。月~。本学期~。 3.第一个:~伏。~旬。~一(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个一”,区别于“十一、二十一”)。~十(农历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个十”,区别于“二十、三十”)。 4.第一次;刚开始:~试。~出茅庐。~学乍练。 5.最低的(等级):~级。~等。 6.原来的:~心。~志。~愿。 7.原来的情况:和好如~。 8.姓。
反义词
shǐ
1、[末]mò
1.东西的梢;尽头:~梢。秋毫之~。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倒置。舍本逐~。 3.最后;终了;末尾:春~。明~。~班车。上世纪~。 4.末子:锯~。茶叶~儿。把药研成~儿。 5.姓。 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2、[终]zhōng
1.最后;末了(跟“始”相对):~点。告~。自始至~。 2.指人死:临~(人将要死)。 3.终归;到底:~将见效。~必成功。 4.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日。~年。~生。~身。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