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fēi

释义:1.违背;不合于。2.错误;坏事。3.认为不对;反对;责备。4.不是。5.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6.跟“不”搭用,表示必须、一定。7.非洲的简称。

组词

非常 面目全非 答非所问 非亲非故 众多非一 非洲 莫非 是非 非议 非分

拼音

fēi

笔顺


横画和竖画分别平行,左右对称,横画间距均匀;左右两竖不要离得太开;左竖短右竖长,两竖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fēi的字 拼音为fei的字

基础解释

1.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 2.不合于:~法。~礼。~分(fèn)。 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 4.不是: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 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 6.不:~同小可。~同寻常。 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 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去! 9.不好;糟:景况日~。 10.指非洲。

详细解释

〈动〉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3. 责怪;非难;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4. 讨厌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5. 讥刺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6. 通“诽”( fěi)。诽谤,诋毁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7. 通“避”。躲开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8. 〈方〉∶必须

  9.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

    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0.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

    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1. 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名〉

  1. 不对;错误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2. 疑惑烦恼的问题 。

    如:无事生非

〈副〉

  1. 相当于“不”、“不是”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形〉

  1. 不真实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

    如:非心(邪心)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非非-汉语大词典

非非1.谓否定应该否定的事物。非所当非,不是就是不是。
●《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
杨倞注:“能辨是为是,非为非,谓之智也。”
●《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
●宋苏轼《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非非近乎讪,是是近乎谀。”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摺:“是是非非无尽期,好教我战战兢兢睡不美。”
2.并非错误。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类是而非是者,不可不察也。”
3.犹言大不以为然。
●唐元结《自述三篇序》:“元子初习静于商余,人闻之非非曰:‘此狂者也。’见则茫然。”
●清李渔《慎鸾交·耳醋》:“非非,不信道床头食,恁般甜美,值得去争腆夺肥。”
4.“非非想”的略语。
●宋苏轼《见和仇池》:“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闻道故人天外去,非非想后复非非。”
参见“非想非非想处天”。
5.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沈砺《再叠前韵示剑华》:“莫道南薰能解愠,瑶琴三尺谱非非。”

非…非…-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非…非…fēi…fēi…
既不是……又不是……:~亲~故|~驴~马。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ēi

1、[非常]fēi cháng

1.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时期。~会议。 2.十分;极:~光荣。~高兴。~努力。他~会说话。

2、[非同小可]fēi tóng xiǎo kě

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3、[非凡]fēi fán

超过一般;不寻常:~的组织才能。市场上热闹~。

4、[是非]shì fēi

1.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2.口舌;争端:招惹~。搬弄~。

5、[非法]fēi fǎ

属性词。不合法:~收入。~活动。~占据。倒卖文物是~的。

6、[无非]wú fēi

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院子里种的~是凤仙花和鸡冠花。我~是想给他提个醒罢了。

7、[并非]bìng fēi

并不是。

8、[除非]chú fēi

1.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与“才”“否则”“不然”等词呼应:~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然你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2.介词。除了,与“谁”等词呼应,意在肯定,表示唯一的:那件事情,~他,谁也不知道。

9、[绝非]jué fēi

绝对不是。

10、[非但]fēi dàn

不但:他~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肯帮助别人。~我不知道,连他也不知道。

11、[非得]fēi děi

表示必须(一般跟“不”呼应):棉花长了蚜虫,~打药(不成)。干这活儿~胆子大(不行)。

12、[非议]fēi yì

责备:无可 ~。

13、[中非]zhōng fēi

1.非洲中部,包括乍得、中非(共和国)、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2.(Zhōngfēi)指中非共和国。

14、[北非]běi fēi

指非洲北部地区。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

15、[若非]ruò fēi

连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

16、[东非]dōng fēi

指非洲东部地 区。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

17、[非人]fēi rén

属性词。不属于人应有的:~待遇。过着~的生活。

18、[非礼]fēi lǐ

1.不合礼节;不礼貌:~举动。 2.指调戏;猥亵(妇女)。

19、[非独]fēi dú

不但:蜜蜂能传花粉,~无害,而且有益。

20、[非分]fēi fèn

1.不守本分;不安分:~之想。不做~的事。 2.不属自己分内的:~之财。

21、[岂非]qǐ fēi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难道不是”:~怪事?。这样解释~自相矛盾?

22、[非特]fēi tè

连词。不但。多 见于文言。

23、[非难]fēi nàn

指摘和责问:遭到~。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24、[非徒]fēi tú

不仅(常跟“而且”呼应):溺爱子女,~无益,而且有害。

25、[昨非]zuó fēi

昔日之非。

26、[悔非]huǐ fēi

犹悔过。

27、[非种]fēi zhǒng

语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原指植物的异株、劣种。后用以指异民族,含有鄙意。

28、[兹非]zī fēi

亦作“兹飞”。春秋 楚国 剑士。后世借指勇力武士。

29、[非世]fēi shì

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

30、[非位]fēi wèi

1.谓自己的才能德行与所居的名位不相副。 2.不在其位。

31、[非体]fēi tǐ

不得体。明 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南给事中岑用宾、御史吕校,以大僚纠及之,识者咸谓非体;而时情正侧目新郑,方以此举为快心,无有救正之者。”。

32、[非累]fēi lèi

谓无罪而受牵累。《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法苑珠林》:“幼奉佛法,蔬食多年,因非累与同列 李敬玄、王忻 俱维縶。”

33、[非誉]fēi yù

非议和称誉。

34、[非材]fēi cái

无能;不才。多用为谦词。《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哀帝 自言不材,天降之佑。” 明 宋濂 《郑景彝传》:“后十五年, 濂 以非材来继 吴公 。”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泽,曷克成立,以蒙兹光显。”

35、[非辟]fēi pì

亦作“非僻”。邪恶。

36、[非义]fēi yì

1.不义,不合乎道义。《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杨伯峻 注:“不义之事勿触犯之。”隋 王通《中说·礼乐》:“子不相形,不祷疾,不卜非义。”《二刻拍案惊奇》卷八:“非义之财,自然减福。” 2.不合经义,违反经义。《后汉书·徐防传》:“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

37、[非恨]fēi hèn

怨恨。

38、[百非]bǎi fēi

种种过失。

39、[非业]fēi yè

1.谓不急之务。 2.佛教语。谓非命之业。特指非命而死,包括横死(非由前世之业因,实由现世的灾难而死)和夭死(人寿皆有定命,不得其定命而早死)。

40、[非意]fēi yì

1.犹言出乎意外。 2.恶意。

近义词

fēi

1、[]fǒu

1、[]pǐ

1.不是这样,表示不同意。2.否定。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

1.坏;恶。2.批评人家的坏处。

反义词

fēi

1、[]shì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自以为~。实事求~。你说得极~。应当早做准备才~。 2.认为正确:~古非今。深~其言。 3.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我就去。 4.姓。 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由~可知。~可忍,孰不可忍?。~日天气晴朗。 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节约~不浪费的意思。 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石头的。那瓶墨水~红的。我~来看他的。 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一片好心。咱们~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冬天,屋子里~春天。 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汗。 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去年,今年~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说,做~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 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旧,可是还能用。我去~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 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谁告诉你的?。~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 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 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路。这场雨下的~时候。东西放的都挺~地方。 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吃米饭~吃面?。他不~走了吗?。你~累了不~? 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没去。这本书~好,你可以看看。

相关字词

非的反义词 非的近义词 非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非能组什么词
  • 非能组什么词语
  • 非可以组什么词
  • 非可以组什么词语
  • 非字可以组什么词
  • 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非字能组什么词
  • 非字能组什么词语
  • 非字开头的成语
  • 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