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
拼音:dīng
释义:1.一种毒疮,多生于头面及四肢末端,肿硬而根深,略似小钉子。也叫疔疮、疔毒。
组词
疔疮 鼻疔 疔毒 红丝疔 眼中疔 羊毛疔拼音
dīng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dīng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基础解释
中医病证名。一种毒疮。生于头面及四肢末端,形小根深,状如钉,故名。详细解释
病名,即疔疮 。一般发于颜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状如钉,故名。
如:红丝疔;蛇头疔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疔-中華語文大辭典疔ㄉ丨ㄥdīnɡ皮膚因細菌等感染出現局部紅腫的毒瘡,形小根深,初期堅硬如釘,成熟後會化膿,可出現於全身任何一個部位,較常出現於顏面和四肢末梢。也作「疔瘡」。
疔-漢語大字典疔
²疔(一)dīng 《集韻》當經切,平青端。
疔疮。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坚硬根深如钉,故名。《集韻·青韻》:“疔,病創。”《字彙·疒部》:“疔,瘡名。”《正字通·疒部》:“疔,惡瘡。”《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疔瘡》:“葢疔者,如丁釘之狀,其形小,其根深,隨處可生。”《素問·生氣通天論》:“高梁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夫人聽誰説?若有此事,天不蓋,地不載,害老大小疔瘡!”《紅樓夢》第二十六回:“我再敢説這些話,嘴上就長個疔,爛了舌頭。”
(二)nè 《集韻》尼厄切,入麥娘。
同“疒”。《集韻·麥韻》:“疒,《説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籀作疔。”《篇海類編·身體類·疒部》:“疒,亦作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īng
1、[疔疮]dīng chuāng
中医指发病迅速并有全身症状的小疮,坚硬而根深,形状像钉。
2、[疔毒]dīng dú
中医指症状严重的疔疮。
3、[鼻疔]bí dīng
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疔瘇]dīng zhǒng
脚疔。
5、[红丝疔]hóng sī dīng
疔疮之一种。
6、[眼中疔]yǎn zhōng dīng
见“眼中钉”。
7、[羊毛疔]yáng máo dīng
一种急性致死疾病。症状类似伤寒。患者头痛、发冷发热、胸背起红点,红点内有羊毛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