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拼音:huì
释义:1.聪明;有才智。2.(Huì)姓。
组词
辩慧 智慧 不慧 炳慧 禅慧 佛慧 道慧 德慧 牙后慧 智慧火 智慧光 智慧剑 拾牙慧 戒定慧 齿牙余慧 好行小慧 慧业才人 灵心慧性 慧业文人 秀外慧中 拾人牙慧 灵心慧齿拼音
huì笔顺
一 一 一 丨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丶 ㇂ 丶 丶上下宽中窄。上部左右大小一致,横画平行均匀。中部横折向左斜。“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huì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基础解释
1.聪明:智~。聪~。~心。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心,彗声。本义:聪明,有才智)
同本义
慧,儇也。——《说文》
知或谓之慧。——《方言》三
注:“慧,儇,皆意精明。”
亟见窕察谓之慧。——《贾子道术》
柔质受谏曰慧。——《周书·谥法》
周子有兄而无慧。——《左传·成公十八年》
而慧者不以藏书箧。——《韩非子·喻老》
又如:慧侠(有才华,有胆略);慧给(聪敏而有口才);慧种(优良的天赋秉性);慧黠(聪敏机智);慧美(聪明美丽)
狡黠 。
如:慧齿(灵巧的口齿)
[中医]∶眼睛清明
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伤寒论》
佛教名词 [Prajna (般若)]。意译为慧,智慧。
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慧-中華語文大辭典慧慧ㄏㄨㄟˋhuì1.聰明;敏捷。[例]~根│智~│聰~│秀外~中。2.★姓。
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慧 huì
① 形聪明;有才智。《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不能辨菽麦。” ② 形狡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皓便辟佞~,欲自容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ì
1、[智慧]zhì huì
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人民的~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要善于集中群众的~。
2、[聪慧]cōng huì
聪明;有智慧:~过人。
3、[慧眼]huì yǎn
原是佛教用语,指能认识到过去和未来的眼力,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独具~。~识英雄。
4、[慧心]huì xīn
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5、[秀外慧中]xiù wài huì zhōng
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6、[贤慧]xián huì
同“贤惠”
7、[晓慧]xiǎo huì
聪明,聪慧。
8、[定慧]dìng huì
定学与慧学的并称。定,禅定;慧,智慧。
9、[慧根]huì gēn
佛教指能透彻领悟佛理的天资,借指人天赋的智慧。
10、[敏慧]mǐn huì
聪明,有智慧:~的姑娘。
11、[慧星]huì xīng
即彗星。
12、[慧智]huì zhì
聪慧机智。
13、[灵慧]líng huì
灵敏聪慧:赋性~。
14、[秀慧]xiù huì
聪明美丽。
15、[颖慧]yǐng huì
聪明(多指少年)。
16、[慧光]huì guāng
佛教语。谓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
17、[慧黠]huì xiá
聪明而狡猾。黠(xiá)。
18、[黠慧]xiá huì
狡猾聪慧。
19、[慧艳]huì yàn
聪明美丽。
20、[慧海]huì hǎi
佛教语。谓佛的智慧深广如海。
21、[机慧]jī huì
亦作“机惠”。机智聪明。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六十年前,王号 尸罗阿迭多,机慧高明,才学赡敏。”
22、[令慧]lìng huì
犹聪慧。《晋书·孙放传》:“放 字 齐庄,幼称令慧。年七八岁,在 荆州,与父俱从 庾亮 猎,亮 谓曰:‘君亦来邪?’应声答曰:‘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亮 又问:‘欲齐何庄邪?’放 曰:‘欲齐 庄周。’”
23、[慧解]huì jiě
1.佛教语。谓智慧颖悟。 2.指聪明解事。
24、[慧炬]huì jù
佛教语。谓无幽不照的智慧。
25、[德慧]dé huì
道德智慧。
26、[慧业]huì yè
佛教语。指智慧的业缘。
27、[慧藏]huì cáng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是为三藏,亦称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论藏。
28、[口慧]kǒu huì
见“口惠”。
29、[辨慧]biàn huì
聪明而富于辩才。
30、[通慧]tōng huì
通达聪慧。旧题 宋 苏轼《艾子杂说》:“营丘士 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释道二》:“夫以 富楼那 之通慧,又亲奉如来为大弟子。”《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臣此宝,善者必自然通慧,可知百世。”
31、[不慧]bù huì
1.谓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杨伯峻 注:“似 杜 所据本‘无’作‘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安帝 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按,《晋书·安帝纪》作“不惠”。 2.不智;不聪明。《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慧。”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昔时幸遇明师 郑君,但恨子弟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饿鬼》:“少不慧,喜其能读。” 3.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无如 伯甫 口嘴肥甜,一心信道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駡个不贤不慧,生出事来。” 4.谦词。僧人自称。
32、[愚慧]yú huì
犹愚智。
33、[慧听]huì tīng
称人听觉的敬词。
34、[淑慧]shū huì
贤淑聪明。
35、[慧警]huì jǐng
聪明机警。
36、[慧美]huì měi
聪明美丽。
37、[慧火]huì huǒ
佛教语。谓能烧去一切烦恼的智慧。
38、[端慧]duān huì
端庄聪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年復一年,看看长成,端慧多能,工容兼妙。”清 冯桂芬《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生而端慧,能读书。”
39、[慧命]huì mìng
1.指弘传的佛法。佛教以智慧为法身的寿命,智慧夭,则法身亡,故云慧命。 2.引申指人的智慧所注。 3.僧人的尊称。
40、[妙慧]miào huì
佛教谓微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