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
拼音:mǐ
释义:1.〈书〉平息;消灭。2.姓。3.〈书〉安抚。4.〈书〉服。
组词
弭患 弭盖 弭从 弭耳 弭除 弭兵 弭谤 消弭 弭痛丸 弭患无形 弭耳受教 弭耳俯伏 弭盗安民 救苦弭灾 俯首弭耳拼音
mǐ笔顺
𠃍 一 ㇉ 一 丨 丨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mǐ的字 拼音为mi的字基础解释
1.平息;消灭:消~。~患。~战。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弓,耳声。本义: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同本义
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说文》。按,以骨饰两头,不缴束,不漆。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弓梢的弯曲处
象引鱼服。——《诗·小雅·采薇》
桦皮装弓,两端骨弭。——《南史》
又如:弭头(弓的下端)
止息;中断
不可弭忘。——《诗·小雅·沔水》
祸至今未弭。——《国语·周语下》
众不可弭。——《国语·晋语二》
于是乎弭其百苛。——《国语·楚语下》
子其弭口无言。——《战国策·秦策二》
吾能弭谤矣。——《国语·周语上》
又如:弭息(平息,止息);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戢(止息,收敛);弭节(驻节,停车;少停);弭宁(平息)
顺从
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后汉书》
又如:弭耳受教(驯服;服帖);弭从(服从,顺从)
消除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又如:弭盗无方(除盗无方);弭患无形(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弭难(消除灾难)
通“敉”。安抚,安定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弭-中華語文大辭典弭ㄇ丨ˇmǐ1.〈書〉止息;平定。[例]~兵│~謗│消~戰爭│~平暴動。2.姓。
弭-漢語大字典弭
《説文》:“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从弓,耳聲。”
mǐ 《廣韻》綿婢切,上紙明。支部。
(1)角弓,末端以骨、角镶嵌的弓。《説文·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徐鍇繫傳:“緣者,綵纏飾之也。”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爾雅·釋器》:“弓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郭璞注:“弭,今之角弓也。”《儀禮·既夕禮》:“有弭飾焉。”鄭玄注:“弭,以骨角為飾。”《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帝引鍾盡釂,即屬鞬揮弭,躍馬挺身,與其部下百人直犯白馬都。”清顧炎武《哭顧推官》:“崎嶇鞭弭間,周旋僅一歲。”
(2)弓梢的弯曲处。《釋名·釋兵》:“弓,穹也……其末曰簫,言簫,梢也;又謂之弭,以骨為之,滑弭弭也。”《廣韻·紙韻》:“弭,弓末。”《詩·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鄭玄箋:“弭,弓反末彆者,以象骨為之。”孔穎達疏引孫炎曰:“弭者,弓稍之名,以象骨為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則反曲。故云:象弭為弓反末也。”《儀禮·既夕禮》:“弓矢之新沽功,有弭飾焉。”《南史·蕭摩珂傳》:“樺皮裝弓,兩端骨弭。”
(3)停止;消除。《玉篇·弓部》:“弭,息也,止也,滅也。”《國語·周語上》:“吾能弭謗矣。”韋昭注:“弭,止也。”《樂府詩集·舞曲歌辭·魏陳思王鼙舞歌·孟冬篇》:“風弭雨停。”《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大帥議論的極是,真是弭亂的良方。”
(4)安抚;安定。《玉篇·弓部》:“弭,安也。”《逸周書·作雒解》:“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撫諸侯。”孔晁注:“弭,安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清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始皇》:“湯、武且不能弭,後代勿論已。”
(5)遗忘。《楚辭·遠遊》:“氾容與而遐舉兮,聊抑志而自弭。”《文選·潘岳〈悼亡詩〉》:“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李善引賈逵《國語》注:“弭,忘也。”
(6)顺服。《後漢書·吴漢傳》:“北州震駭,城邑莫不望風弭從。”李賢注:“弭,猶服也。”
(7)低;垂。《淮南子·精神》:“龍乃弭耳掉尾而逃。”《齊民要術·種瓜》:“弭縛犁耳,起規逆耕;耳弭,則禾茇頭出而不没矣。”
(8)古地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左傳·莊公二十一年》:“胥命于弭。”杜預注:“鄭地。”
(9)姓。《通志·氏族略五》:“弭氏,《三輔決録》云:‘王莽時有弭彊,漢末新豐人。’弭仲叔,亦見《決録》。望出新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ǐ
1、[消弭]xiāo mǐ
消除;制止:~隐患。弭(mǐ):平息。
2、[弭节]mǐ jié
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 2.少停,一会儿。 3.驾驭车子。
3、[弭乱]mǐ luàn
平息战乱。
4、[弭口]mǐ kǒu
住口。
5、[弭谤]mǐ bàng
止息诽谤。
6、[防弭]fáng mǐ
防备并消除(事故)。
7、[拘弭]jū mǐ
即 拘弥。古代西域诸城国之一。
8、[弭忘]mǐ wàng
忘却。《诗·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南朝 宋 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宋 司马光《祭张尚书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没身衔戢,不敢弭忘。”明 唐顺之《与罗念庵修撰》:“年来世事扰扰,忧国一念,未能弭忘。”
9、[弭辔]mǐ pèi
止辔不行。
10、[弭合]mǐ hé
符合,契合。
11、[象弭]xiàng mǐ
以象牙装饰末稍的弓。
12、[弭佩]mǐ pèi
失佩。谓丧偶。佩,指所佩之玉,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见 汉 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清 曹寅《程霱堂至诗以慰之》之一:“客毛颁白尽,相见惜庭柯。弭佩三年改,登阶一揖多。”按,时 程 丧妻,故诗之二有“不娶非 莱老,全生苦节贞”句。
13、[弭头]mǐ tóu
弓的下端。
14、[弭帖]mǐ tiē
顺从帖伏。
15、[鞠弭]jū mǐ
谓尽力平息祸乱。
16、[弭变]mǐ biàn
平息变乱。
17、[清弭]qīng mǐ
平息;消除。
18、[灰弭]huī mǐ
犹灰灭。
19、[弭翼]mǐ yì
收敛羽翼。喻隐退。
20、[弭毛]mǐ máo
亦作“弭髦”。毛发顺服,为驯服之态。
21、[弭盖]mǐ gài
谓控驭车驾徐徐而行。盖,车盖,借指车。
22、[弭从]mǐ cóng
服从,顺从。
23、[弭难]mǐ nán
消除灾难。
24、[弭服]mǐ fú
顺服。《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冀 殷 既合,沧、瀛、幽、定 自然弭服,唯 刘诞 黠 胡 或当乖拒,然非明公之敌。”
25、[弭兵]mǐ bīng
平息战争。
26、[弭散]mǐ sàn
顺服散去。《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27、[弭戢]mǐ jí
止息,收敛。
28、[骨弭]gǔ mǐ
弓两端的骨饰。
29、[渠弭]qú mǐ
亦作“渠弥”。小海。
30、[弭棹]mǐ zhào
亦作“弭櫂”。停泊船只。
31、[和弭]hé mǐ
谓和解弭兵。
32、[弭锡]mǐ xī
驻锡。谓云游的僧人住止于某地。锡,僧人所用之锡杖。
33、[弭髦]mǐ máo
见“弭毛”。
34、[弭除]mǐ chú
消除:~成见。
35、[弭息]mǐ xī
平息,止息。
36、[鞭弭]biān mǐ
1.马鞭和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杜预 注:“弭,弓末无缘者。”唐 刘禹锡《酬太原狄尚书见寄》:“幽 并 侠少趋鞭弭,燕 赵 佳人奉管絃。”明 张煌言《答延平世子经书》:“昨知肇基东土,正拟躬执鞭弭,稍効驰驱。” 2.借指戎马生活。清 顾炎武《哭顾推官》诗:“崎嶇鞭弭间,周旋仅一岁。”清 孔尚任《桃花扇·截矶》:“适从 武昌 回署,整顿兵马,愿从鞭弭。”
37、[弭彻]mǐ chè
词语解释1.见'弭'。
38、[自弭]zì mǐ
自息;自止。
39、[弭檝]mǐ jí
见“弭楫”。
40、[招弭]zhāo mǐ
谓招福弥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