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
拼音:shān
释义:1.上衣,单褂。2.泛指衣服。3.(Shān)姓。
组词
衫帽 衣衫 罩衫 衬衫 汗衫 毛衫 长衫 恤衫 套衫 羊毛衫 蝙蝠衫 白蕉衫 文化衫 滑雪衫 棉毛衫 白发青衫 白夹蓝衫 白袷蓝衫 白帢青衫 歌扇舞衫 七寸青衫 兽文彩衫 一品白衫 棠苎襕衫拼音
shān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丿 丿 丿“衤”竖画正直,并与上点对齐,右撇点位置恰当。右部三撇平行、均匀,下撇稍长。
同音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1.单上衣:衬~。汗~。棉毛~。 2.泛指衣服:衣~。长~。详细解释
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衫子(指古代妇女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上衣;上衣的通称);衫帽(凉衫便帽。是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衫裙(短衫和裙子,泛指衣服);衫褃(衣服的腰身);衫煖(即“衫子”);衫傒(衣袖)
衣服的通称 。
如:衫襟(衣衫);运动衫;毛线衫;套衫;衫串(衣服,衣着);衫傒(衣衫的袖子);青衫(唐代文官品级最低的官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衫-中華語文大辭典衫ㄕㄢshān1.單層上衣。[例]汗~|襯~。2.泛指衣服。[例]衣~|~襟。3.▲姓。
衫-漢語大字典衫
《説文新附》:“衫,衣也。从衣,彡聲。”
shān 《廣韻》所銜切,平銜生。侵部。
(1)同“縿”。旗旒的正幅。清鄭珍《説文新附考》卷二:“按:《爾雅》釋旌旂曰:‘纁帛,縿。’《釋文》:‘縿,本或作襳,又作襂、c\u0001衫,字同。’知衫本旗正幅名,縿之俗字。蓋縿改襂,又省作衫也。”
(2)短袖的单衣。《釋名·釋衣服》:“衫,芟也;芟末無袖端也。”畢沅疏證:“葢短袖無袪之衣。”晋束晳《近遊賦》:“設繫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西曲歌》:“單衫杏子紅,雙鬢鵶雛色。”五代李煜《長相思》:“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
(3)短衣。《集韻·銜韻》:“衫,小襦。”《正字通·衣部》:“古者,短襦為衫。”
(4)单衣。《廣韻·銜韻》:“衫,衫衣。”《六書故·工事七》:“衫,今以單衣為衫。”唐白居易《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於雲。”宋王讜《唐語林·文學》:“九月衣衫,二月衣袍。”《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五月,鹽鐵判官萬年、王紹以江、淮繒帛來至,上命先給將士,然後御衫。”胡三省注:“始改御裌而御衫。衫,單衣也。”
(5)衣服的通称。《説文新附·衣部》:“衫,衣也。”《正字通·衣部》:“衫,衣之通稱。”《新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棠苧襴衫為上服,貴女功之始也。”唐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ān
1、[衬衫]chèn shān
穿在里面的西式单上衣,也可以单穿。
2、[布衫]bù shān
布制的单衣。
3、[汗衫]hàn shān
1.一种上身穿的薄内衣。 2.衬衫。
4、[长衫]cháng shān
男子穿的大褂儿。
5、[羊毛衫]yáng máo shān
一种羊毛制成的厚毛衣,尤指运动员训练之后所穿或为发汗而穿的毛线衫。
6、[衣衫]yī shān
泛指衣服:~不整。~褴褛。
7、[底衫]dǐ shān
内衣,但不包括内裤。
8、[帽衫]mào shān
宋 代士大夫的一种服装。
9、[毛衫]máo shān
1.毛翻在外面的皮衣。 2.不缝边缘的婴儿内衣。
10、[罩衫]zhào shān
罩衣。
11、[蓝衫]lán shān
lán shān蓝衫1、旧时八品、九品小官所穿的服装。《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金 王若虚《病中》诗:“蓝衫几弃物,绛帐亦虚名。
12、[青衫]qīng shān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13、[套衫]tào shān
不开襟的针织上衣:男~。女~。也叫套头衫。
14、[单衫]dān shān
单衣。
15、[花衫]huā shān
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性格比花旦庄重、比青衣活泼的妇女。
16、[大衫]dà shān
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17、[裙衫]qún shān
裙子和衣衫。亦泛指衣服。《梁书·任昉传》:“既至无衣,镇军将军 沉约 遣裙衫迎之。”《南史·刘歊传》:“以一千钱市成棺,单故裙衫,衣巾枕履。”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明媚的阳光,彩色的裙衫,童声稚气的欢笑,一下子使得 汉堡 港这支一百多年的古曲,焕发出青春的明丽,奏出了奇异而动人的旋律。”
18、[绯衫]fēi shān
红色衣服。
19、[縠衫]hú shān
绉纱薄衫。
20、[小衫]xiǎo shān
衬衣;短衫。
21、[袷衫]jiá shān
夹衫。
22、[牟衫]mù shān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
23、[油衫]yóu shān
即油衣。
24、[衫子]shān zǐ
1.古代妇女穿的袖子宽大的上衣。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衫子背心》:“衫子,自 黄帝 无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 元年,詔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於侍奉。”宋 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衫子》:“﹝《实録》﹞曰:‘女子之衣与裳连,如披衫,短长与裙相似,秦始皇 方令短作衫子,长袖犹至於膝。’宜衫裙之分自 秦 始也。”唐 元稹《白衣裳》诗之二:“藉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 2.为上衣的通称。《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 戴上凉笠儿,穿著青纱衫子,繫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潘金莲 ﹞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东晋竹林七贤图砖刻》:“几个人穿的衣服,照 刘熙《释名》,应当叫衫子,和 汉 代袍不同处,是衣无袖端,敞口。”今指中式单上衣。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衫子。”
25、[衫裤]shān kù
“衫”与“裤”合起来指衣服。
26、[毡衫]zhān shān
毡制的衣衫。
27、[氁衫]mú shān
即毛衫。也称蒙衫。
28、[征衫]zhēng shān
1.旅人之衣。宋 楼钥《水涨乘小舟》诗:“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水浒传》第十二回:“林冲 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 范阳 毡笠……穿一领白缎子征衫。”郁达夫《重过杭州登楼望月怅然有怀》诗:“走马重来 浙水 滨,征衫未涤去年尘。” 2.借指远行之人。宋 张元干《忆秦娥》词:“征衫辜负深闺约,禁烟时候春罗薄。”
29、[衫裙]shān qún
短衫和裙子。亦泛指衣服。
30、[云衫]yún shān
轻而薄的衣衫。
31、[緑衫]lǜ shān
1.绿色短上衣。 2.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緑衫”表示官位卑微。
32、[偏衫]piān shān
僧尼的一种服装,斜披在左肩上。
33、[夹衫]jiā shān
犹夹衣。
34、[窄衫]zhǎi shān
窄衫特指短小而紧窄的衣衫。
35、[凉衫]liáng shān
南宋 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绍兴 末,诏用 朱熹 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 乾道 初年,礼部侍郎 王曮 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黲衣蒙之,谓之‘凉衫’。”《爱日斋丛钞》卷五引 宋 韩元吉《桐阴旧话》:“京师朝例,公服乘马,因中官及班行製褐紬为衫者,施於公服之上,号‘凉衫’……今则遍於天下间,用为吊服。绍兴 末暂罢紫衫,至以凉衫见。”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36、[衫褃]shān kèn
衣衫的腰身。
37、[衫带]shān dài
1.宋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衫袍和腰巾所系的玉装红束带。 2.穿衫束角带。
38、[二衫]èr shān
我国僧尼们的服装之一。
39、[衲衫]nà shān
1.宋代武士所穿的一种衫子。 2.僧衣。
40、[蟒衫]mǎng shān
即蟒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