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
拼音:yí
释义:1.九嶷,山名,又地名,都在湖南省宁远。也作九疑。
组词
九嶷拼音
yí笔顺
丨 ㇄ 丨 丿 乚 丿 一 一 丿 丶 ㇇ 丶 ㇇ 丨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九嶷(Jiǔyí),山名,又地名,都在湖南。也作九疑。详细解释
——见“九嶷”( jiǔyí)
另见 n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嶷嶷-中華語文大辭典嶷嶷嶷嶷ㄋ丨ˋ ㄋ丨ˋnìnì1.〈書〉形容年幼聰穎。[例]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然(唐‧韓愈〈原性〉)。2.〈書〉形容道德高尚。[例]其色郁郁,其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3.〈書〉形容雄壯威武的樣子。[例]王師~,熊羆是式(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方城詩〉)。
嶷嶷-辞源3【嶷₂嶷₂】高貌。大戴禮 五帝德:“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指品德高尚。唐 韓愈 昌黎集二二 歐陽生哀辭:“氣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形容體態魁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í
1、[端嶷]duān yí
1.端庄聪慧。 2.严正高尚。
2、[岌嶷]jí yí
高峻貌。
3、[九嶷]jiǔ yí
见“九疑”。
4、[歧嶷]qí yí
1.《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彭城王勰 字 彦和,少而歧嶷,姿性不羣。” 2.谓六、七岁。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王闿运《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5、[嶷岌]yí jí
高貌。
6、[秀嶷]xiù yí
秀美而聪明。
7、[崱嶷]zè yí
交错不齐貌;纵横貌。
8、[嶷尔]yí ěr
犹嶷然。屹立不动貌。
9、[岐嶷]qí yí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朱熹 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东观汉记·马客卿传》:“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略 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羣书。”唐 李颀《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清 王晫《今世说·赏誉》:“许彝千 少便岐嶷,总角风气更进。”
10、[奇嶷]qí yí
特别聪敏。
11、[嶢嶷]yáo yí
亦作“嶤嶷”。形容山峰高峻。南朝 宋 宗炳《画山水赋》:“峰岫嶤嶷,云林森渺。”
12、[哲嶷]zhé yí
亦作“喆嶷”。聪颖卓越。
13、[嵬嶷]wéi yí
高大貌。
14、[嶒嶷]céng yí
高峻。
15、[峣嶷]yáo yí
亦作“嶤嶷”。形容山峰高峻。
16、[嶷然]nì rán
1.形容年幼聪慧。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二》:“考德叙才,莫若 解瀆亭侯 宏,年十有二,嶷然有 周成 之质。”《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 髫齔中便嶷然。”宋 王安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自为儿童,状貌嶷然,慷慨有大意,人固已奇之矣。”清 朱琦《北堂侍膳图记》:“其右面微俯,嶷然而秀出者,为其季弟 湘渔。”
17、[高嶷]gāo yí
高貌。
18、[英嶷]yīng yí
才德超群。
19、[明嶷]míng yí
聪慧貌。
20、[渊嶷]yuān yí
谓幼年渊博聪慧。《云笈七籤》卷五:“真人幼独标挺,含真渊嶷。长史器异之。”
21、[嶷如]yí rú
犹嶷然。卓异貌。
22、[嶷嶷]yí yí
1.幼小聪慧貌。 2.高耸貌。 3.形容道德高尚。 4.形容壮盛、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