砦
拼音:zhài
释义:1.见“寨”。2.姓。
组词
拔砦 堡砦 城砦 烽砦 官砦 空砦 鹿砦 屯砦 山砦 社木砦拼音
zhài笔顺
丨 一 丨 ㇀ 丿 乚 一 丿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zhài的字 拼音为zhai的字基础解释
1.见〖鹿砦〗。 2.姓。详细解释
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者,不知其几。——《宋史·宗泽传》
姓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砦-中華語文大辭典砦砦ㄓㄞˋzhài1.同「寨」。2.★姓。
砦-康熙字典砦
【午集下】【石字部】 砦
★【廣韻】豺夬切【集韻】【韻會】士邁切【正韻】助邁切,𠀤音寨。藩落也。山居以木柵。
◎又壘也。通作柴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ài
1、[鹿砦]lù zhài
一种军用障碍物,把树木的枝干交叉放置,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或坦克。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也作鹿寨。
2、[官砦]guān zhài
1.亦作“官寨”。官兵的营寨。《新五代史·杂传十八·龙敏》:“敏,燕 人也……今闻驾前之马,犹有五千,愿得壮者千匹,健兵千人,与勇将 朗万金,自 平遥 沿山冒虏中而趋官砦,且战且行,得其半达,则事济矣!” 2.藏族土司的住宅。《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3期:“农奴主实际上又多系土司头人,而土司头人的官寨,既是封建政权的组织,又是榨取所谓税款和发放高利贷进行超经济剥削的办事机关。”
3、[烽砦]fēng zhài
烽堠和营垒。
4、[砦堡]zhài pù
用于防御的军事建筑物。
5、[箐砦]qìng zhài
竹木丛中的山寨。
6、[堡砦]pù zhài
堡寨。
7、[砦栅]zhài shān
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宋书·柳元景传》:“又於东南据高丘,屯砦栅。”明 宋濂《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募驍勇,植砦栅,相率固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蒙古 图垒 帅众入 陕西,于京兆、同、华 间破砦栅六十餘所,遂趋 凤阳。”
8、[拔砦]bá zhài
见“拔寨”。
9、[边砦]biān zhài
见“边寨”。
10、[崖砦]yá zhài
依山崖构筑的防守工事。
11、[屯砦]tún zhài
犹营寨。
12、[水砦]shuǐ zhài
见“水寨”。
13、[砦窳]zhài yǔ
苟且;懒惰。章炳麟《訄书·禁烟草》:“市烟之利,逾穀且十倍;树烟之劳,杀穀且十倍。民以砦窳,絀与而赢取。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
14、[山砦]shān zhài
见“山寨”。
15、[砦嗸]zhài áo
诋毁。
16、[空砦]kōng zhài
谓倾寨而出。
17、[营砦]yíng zhài
见“营寨”。
18、[城砦]chéng zhài
即城柴。
19、[社木砦]shè mù zhài
故址在今 湖南省 常德市 东。相传因 汉光武帝 刘秀 在此植木得名。宋 时在此驻兵戍守。绍兴 四年(1134年)曾被农民起义军 杨么 所攻破。《宋史·高宗纪四》:“﹝秋七月﹞癸丑,湖贼 杨钦 等破 社木砦,官军败却,小将 许筌 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