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
拼音:zhǐ
释义:1.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咫。2.见“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组词
咫书 天咫 咫见 尺咫 咫尺 咫步 咫尺颜 咫尺姿 近在咫尺 咫尺之书 咫尺天颜 咫尺天涯 咫尺威颜 咫角骖驹拼音
zhǐ笔顺
𠃍 一 丿 ㇏ 丨 𠃍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ǐ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详细解释
(形声。从尺,只声。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同本义
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说文》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吾不能行也咫。——《国语·晋语》
是知无咫。——《国语·楚语》。注:“言少也。”
又如:咫尺之书(书信)
比喻距离很近
晋视道如咫。——《周书·太子》。注:“喻近。”
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吕氏春秋》
又如:咫步(短距离);咫见(短浅的见识);咫书(咫尺之书);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难;也形容相见之难);咫只天颜(咫尺颜。咫尺威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咫-中華語文大辭典咫ㄓˇzhǐ周代以八寸為一咫。比喻很近的距離。[例]近在~尺│~尺天涯。
咫-漢語大字典咫
《説文》:“咫,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从尺,只聲。”
zhǐ 《廣韻》諸氏切,上紙章。支部。
(1)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叫“咫”,合市尺六寸二分二厘,约今20厘米。《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顔咫尺。”杜預注:“八寸曰咫。”《國語·魯語下》:“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韋昭注:“八寸曰咫。”常用来比喻距离很近。《國語·晋語四》:“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韋昭注:“咫,咫尺間。”清王士禛《題江采伯宗丞江山覽勝圖》:“大别山前漢江水,樓閣横空去天咫。”
(2)少。《國語·楚語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則?”韋昭注:“咫,言少也。”清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况復屈守咫聞,謬承家法。”又喻称微小。《戰國策·秦策五》:“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3)短,距离不长。《吕氏春秋·孝行》:“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君子無行咫步而忘之。”《史記·淮陰侯列傳》:“發一介之使,奉咫尺之書。”又以喻称狭小。《漢書·溝洫志》:“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其與水争咫尺之地哉?”
(4)连词。相当于“則”、“就”。《新書·連語》:“牆薄咫亟壞,繒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新序·雜事》录此文“咫”皆作“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ǐ
1、[咫步]zhǐ bù
短距离。
2、[咫见]zhǐ jiàn
短浅的见识。
3、[尺咫]chǐ zhǐ
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4、[咫书]zhǐ shū
咫尺之书。
5、[天咫]tiān zhǐ
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韦昭 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清 钱谦益《建文年谱序》:“而 赵君 之为斯谱,本天咫,述民彝,备国故,搜遗忠。”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杜预 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 震钧 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 北京 之事。
6、[八咫镜]bā zhǐ jìng
八咫有大或美的意思。
7、[近在咫尺]jìn zài zhǐ chǐ
形容距离很近。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8、[咫角骖驹]zhǐ jiǎo cān jū
未壮的牛马,比喻人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