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gā

释义:1.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2.(Gā)姓。

组词

嘎嘎 嘎巴 嘎调 嘎斯 嘎噔 嘎吱 巴嘎 嘎然 嘎嘣脆 嘎巴脆 鼻嘎儿 嘎渣儿 叽叽嘎嘎 嘎巴溜脆 叽哩嘎啦 吱吱嘎嘎

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𠃍 丿

同音字

拼音为gā的字 拼音为ga的字

基础解释

1.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2.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戛( 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

    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2. 另见 gá;gǎ

〈形〉

  1.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 。

    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2. 脾气坏,乖僻 。也写作“玍”。

    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动〉

  1. 卡。夹在中间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2. 另见 gā;gá

1. 嘎 [gā]2. 嘎 [gǎ]

嘎 [gā]
  1. (形声。从口,戛( 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

    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2. 另见 gá;gǎ

嘎 [gǎ]

〈形〉

  1.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 。

    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2. 脾气坏,乖僻 。也写作“玍”。

    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动〉

  1. 卡。夹在中间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2. 另见 gā;gá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嘎嘎-中華語文大辭典

嘎嘎ㄍㄚ ㄍㄚɡāɡā擬聲詞:1.形容人的笑聲。[例]妹妹被逗得~笑。2.形容鳥類鳴叫聲。★也作「呷呷」。[例]鴨子~叫個不停。3.形容物體相互磨擦、撞擊或搖動的聲音。[例]~作響。

嘎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嘎嘎ㄍㄚ ㄍㄚgā gā狀聲詞:⑴形容笑聲。如:「她嘎嘎的笑個不停。」⑵形容鳥鳴聲。唐.李山甫〈方干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⑶形容物體相互磨擦或搖動的聲音。如:「樹枝被風吹得嘎嘎作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嘎吱]gā zhī

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多重叠用):他挑着行李,扁担压得~~地响。

2、[嘎然]gā rán

1.形容声音的嘹亮。 2.形容声音骤然停止。

3、[嘎儿]gā ér

即嘎嘎。

4、[二嘎]èr gā

指做人或者做事让人觉得缺脑子/缺考虑,不符合正常人逻辑。

5、[嘐嘎]jiāo gā

见“嘐戛”。

6、[呕嘎]ǒu gā

象声词。燕雀鸣叫声。

7、[嘎呜]gā wū

“嘎呜”是藏民随身携带的小型佛龛,内装小型佛像、经文、舍利子、七宝、藏红花等物,普遍作为护身符。

8、[榜嘎]bǎng gā

藏名榜阿嘎保,全草均可入药,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9、[嘎咕]gā gū

1.亦作“嘠咕”。布谷鸟。《中国民间故事选·巧嘴的小燕》:“有只嘎咕,落在河那边的柳枝上,伸着脖子也叫得正欢。”原注:“嘎咕,即布谷鸟。” 2.象声词。形容枪射击时发出的响声。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突然间,沙家店 方向机枪开始直吼,步枪嘠咕嘠咕乱响。”梁斌《播火记》三九:“灰色兵不理她,举起枪,照空中嘎咕一声。” 3.亦作“嘠咕”。坏;不好。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三场:“我这没儿没女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就死在那几亩嘠咕地里啦!”张志民《死不着》诗第一部:“年头儿嘠咕闹蝗虫,二亩地的庄稼没回种。”邵子南《地雷阵》:“李勇 是 阜平 五丈湾 人氏,从小就跟着父亲养种着不大点子不打粮食的嘎咕地。” 4.形容吝啬或性情怪僻,不容易商量和通融。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老孙头 站在旁边寻思着:要是 赵 家分马,他插车插犋,不用找别家,别家嘎咕,赵大嫂子 好说话。”

10、[嘎捉]gā zhuō

"对某人采取措施",这个措施通常是指比较阴险一点的.。

11、[吱嘎]zhī gā

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

12、[嘎支]gā zhī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多重迭用。如:他挑着行李走,扁担压得嘎支嘎支的响。

13、[咘嘎]bù gā

即墨方言的一句常用语,鸽子的意思。

14、[嘎锦]gā jǐn

侗族曲艺曲种。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嘎锦”侗语意为“叙事歌”。唱调具有民歌特色。传统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15、[巴嘎]bā gā

蒙语,“队”的意思。清 代旗以下的基层单位,一称“什户”。解放后,内蒙古自治区 在牧区仍采用这一习惯上的称谓,作为乡一级政权机关。1954年后,“巴嘎”相当于自然村。

16、[嘎老]gā lǎo

侗族多声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嘎"是歌,"老"和"玛"都是"火"的含义,"老"还具有汉语"老"字的含义,而"玛"却没有此义。

17、[嗖嘎]sōu gā

日语的汉语音译,日文为:そぅが,翻译成中文就是原来如此。

18、[小嘎]xiǎo gā

方言。小孩。亦称“小嘎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回来那时光,妈早死了,媳妇领着小嘎在外屯要饭。”《新华文摘》1981年第9期:“来的不但有劳力们,一家之长们,也还有爱凑热闹的小嘎子们以及奶着孩子的妇女。”

19、[嘎噔]gā dēng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力折断、绷断的声音。

20、[嘎嘣脆]gā bēng cuì

gā bēng cuì的又音。义同“嘎嘣脆gā bēng cuì”。

21、[简嘎乡]jiǎn gā xiāng

简嘎乡位于镇宁自治县最南端,距县城106公里,总面积138.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8个自然寨,52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8.3%,耕地面积6234.9亩,其中:田2594.5亩、地3640.4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有林地面积2640余亩。其中:用材林1650亩,经果林990亩,适宜开发利用的荒山草坡面积10余万亩。

22、[嘎巴脆]gā bā cuì

干脆,直截了当。

23、[嘎布拉]gā bù lā

西藏民间亦称“嘎巴拉”,为梵语“骷髅”的译音,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即头盖骨的意思。

24、[熊嘎婆]xiǒng gā pǒ

民间传说中的虚构人物。

25、[嘎杂子]gā zá zǐ

方言。谓心计坏、怪主意多的人。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哼,谁认得这一群琉璃球嘎杂子,我来的时候老太爷还在当少爷呢。”《当代》1981年第4期:“祝同康 有些懊悔了,一个女孩子怎么改造得了汽车队,把她派到那样嘎杂子琉璃球聚集的地方,岂不是把她毁了吗!”

26、[嘎三胡]gā sān hú

嘎三胡又作轧三胡,聊天、闲聊。

27、[这嘎达]zhè gā dá

这里(目前所在的地方)

28、[那嘎的]nà gā de

东北方言那嘎的,东北方言,那里的意思。

29、[嘎唧咕]gā jī gu

滚开。

30、[嘎崩脆]gā bēng cuì

吃硬脆的东西,口腔发出的声音,后来也形容东西好吃,或办事儿利索。

31、[咭咭嘎嘎]jī jī gā gā

象声词。形容说笑声。

32、[叽哩嘎啦]jī lǐ gā lā

形容杂乱的说笑声。《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戏台子’摆在庭院间那个低矮的圆形石桌上,人们将它团团围了,细观细看,啧儿啧儿地叹呀,赞呀,叽哩嘎啦地说呀,笑呀。”

1、[嘎子]gǎ zi

湖北襄樊方言。

2、[小嘎子]xiǎo gǎ zǐ

见“小嘎”。

3、[不嘎咕]bū gǎ gū

方言。

4、[嘎七马八]gǎ qī mǎ bā

1.〈方〉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2.也作嘎七杂八。

1、[嘎调]gá diào

京剧唱腔中用特别 拔高的音唱某个字,这种拔高的音叫嘎调。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嘎的反义词 嘎的近义词 嘎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嘎能组什么词
  • 嘎能组什么词语
  • 嘎可以组什么词
  • 嘎可以组什么词语
  • 嘎字可以组什么词
  • 嘎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嘎字能组什么词
  • 嘎字能组什么词语
  • 嘎字开头的成语
  • 嘎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