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kàng

释义:1.拒绝;不接受。2.抵抗;抵御。3.对等。

组词

违抗 反抗 负隅顽抗 顽抗 分庭抗礼 抗战 抗争 抵抗 抗生素 不可抗力

拼音

kàng

笔顺

丿
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亢”点画居中,横画稍短;撇不宜太长,横折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kàng的字 拼音为kang的字

基础解释

1.抵抗;抵挡:顽~。~灾。~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冻就行。 2.拒绝;抗拒:~命。~税。 3.对等:~衡。分庭~礼。 4.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3.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4.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5.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6. 呈上 。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2.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3. 高亢;高声 。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抗-中華語文大辭典

抗ㄎㄤˋkànɡ1.抵擋;抵禦。[例]~敵|~旱|頑~。2.違逆;拒絕。[例]~命|違~|~議。3.平等;匹敵。[例]~衡|分庭~禮。4.〈書〉剛直。[例]是故比干之殪,其~也:孟賁之殺,其勇也(《墨子‧親士》)。5.〈書〉高尚。[例]堯舜之~行兮,瞭冥冥而薄天(《楚辭‧宋玉‧九辯》)。6.姓。

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抗 kàng
① 动抗拒;抵御。《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此难乎?” ② 动匹敌;相当。《游黄山记》:“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③ 形刚正;刚直。《后序》:“初至北营,~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④ 形高;高亢。《马伶传》:“迨半奏,引商刻羽。~坠疾徐,并称善也。” ⑤ 形 强;超过。《过秦论:“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àng

1、[违抗]wéi kàng

违背和抗拒:~命令。

2、[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3、[反抗]fǎn kàng

用行动反对;抵抗:~精神。~侵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4、[抗议]kàng yì

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提出~。举行~示威。

5、[抗衡]kàng héng

对抗,不相上下:对方实力强大,无法与之~。

6、[抗争]kàng zhēng

对抗;斗争:据理~。

7、[对抗]duì kàng

1.对立起来相持不下:阶级~。不能对同志的批评抱~情绪。 2.抵抗:武装~。

8、[抗拒]kàng jù

抵抗和拒绝:~命令。

9、[抵抗]dǐ kàng

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奋力~。~敌人入侵。

10、[抗战]kàng zhàn

1.进行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英勇~。 2.特指我国1937—1945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11、[抗癌]kàng ái

用于治癌的,治癌有效的。

12、[抗洪]kàng hóng

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救灾。

13、[抗体]kàng tǐ

人和动物的血清中,由于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伤寒患者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伤寒杆菌起作用。

14、[抗旱]kàng hàn

在天旱时,采取措施使农作物不受或少受损害:积极~。

15、[抗震]kàng zhèn

(建筑物、机器、仪表等)具有承受震动的性能。 对破坏性地震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尽量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

16、[抗击]kàng jī

对敌人的侵犯进行抵抗、反击。

17、[抗力]kàng lì

1.谓力能举起。 2.抵抗力。

18、[抗美]kàng měi

抗衡媲美。

19、[抗灾]kàng zāi

灾害发生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20、[抗原]kàng yuán

进入人和动物体的血液中能使血清产生抗体并与抗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物质。一定种类的抗原只能促使血清中产生相应的抗体。

21、[抗性]kàng xìng

植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如有的作物耐干旱,有的作物能抵抗某些害虫为害等。

22、[阻抗]zǔ kàng

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

23、[抗诉]kàng sù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依法提出重新审理的诉讼要求,从而引起第二审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的诉讼制度。民事抗诉与刑事抗诉不同,前者仅可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后者还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

24、[拮抗]jié kàng

微生物菌落之间的对抗作用。

25、[抗辩]kàng biàn

不接受责难,为自己辩护。

26、[抗药]kàng yào

对该种药物的抵抗能力。

27、[抗敌]kàng dí

1.对抗;对等。《魏书·薛谨传》:“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 2.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元 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28、[抗御]kàng yù

抵抗和防御:~外侮。~灾害。

29、[电抗]diàn kàng

交流电路中由电容或电感或两者共同引起的阻抗部分,其单位以欧姆表示。

30、[抗税]kàng shuì

纳税义务人公然拒不履行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的违法行为。

31、[抗暴]kàng bào

抵抗和反击暴力的压迫:~斗争。

32、[抗命]kàng mìng

拒绝接受命令。

33、[抗涝]kàng lào

在雨水过多时,采取措施使农作物不受或少受损害:做好防汛~工作。

34、[抗捐]kàng juān

拒绝交纳捐税。

35、[抗论]kàng lùn

1.立论。 2.大声争论。 3.相对晤谈。 4.谓在言论上相抗衡。 5.抗议。

36、[骄抗]jiāo kàng

骄纵不逊。

37、[抗章]kàng zhāng

向皇帝上奏章。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辞避,若不胜任。”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从,抗章固辞,岂汲汲富贵歟!”明 宋濂《雷府君墓志铭》:“‘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归养乎!’即日抗章辞职。”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辽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

38、[抗厉]kàng lì

1.高尚严正。《东观汉记·逢萌传》:“少有大节,志意抗厉。”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抗厉之人,不能迴挠。”清 周亮工《盛此公哭金冶王》诗:“其人抗厉希古,不可一世。” 2.声音高亢,容色严厉。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卫公 始困於贫贱,因过 华山庙,诉於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于谨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胡三省 注:“抗厉,举声高亢且正色严厉也。” 3.振奋。《后汉书·窦融传》:“今 关 东盗贼已定,大兵今当悉西,将军其抗厉威武,以应期会。”

39、[角抗]jiǎo kàng

抗争。

40、[抗粮]kàng liáng

拒绝缴纳公粮。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抗的反义词 抗的近义词 抗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抗能组什么词
  • 抗能组什么词语
  • 抗可以组什么词
  • 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抗字可以组什么词
  • 抗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抗字能组什么词
  • 抗字能组什么词语
  • 抗字开头的成语
  • 抗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