寘
拼音:zhì
释义:1.放置;安置。2.处置;处理。3.遗留;施及。4.弃置;放弃。5.止息。
组词
倒寘 寘身 寘念 召寘 寘力 建寘拼音
zhì笔顺
丶 丶 ㇇ 一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放置。详细解释
安排,放置
寘,置也。——《说文新附》
寘于丛棘。——《易·坎卦》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遂寘姜氏于城颍。——《左传·隐公元年》
寘彼周行。——《诗·周南·卷耳》
凡害人者,寘之圜土。——《周礼·秋官·大司寇》
又如:寘怀(放在心上);寘身(安身;存身)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寘-中華語文大辭典寘置ㄓˋzhì1.〈書〉放置;安置。[例]將恐將懼,~予于懷(《詩經‧小雅‧谷風》)。2.〈書〉棄置;廢棄。[例]遂~姜氏于城潁(《左傳‧隱公元年》)。3.〈書〉遺留。[例]舜重之以明德,~德于遂(《左傳‧昭公八年》)。
寘-漢語大字典寘
《説文新附》:“寘,置也。从宀,真聲。”
(一)zhì 《廣韻》支義切,去寘章。支部。
(1)安置;安放。《説文新附·宀部》:“寘,置也。”《洪武正韻·寘韻》:“寘,納之也,猶言安著也。”《詩·小雅·谷風》:“將恐將懼,寘予于懷。”鄭玄箋:“寘,置也。置我於懷,言至親己也。”《新唐書·魏徵傳》:“帝美其書,録寘内府。”宋岳珂《桯史·南陔脱帽》:“中大人悦其韶秀,抱寘之膝。”
(2)废止;弃置。《廣韻·寘韻》:“寘,止也,廢也。”晋陶潛《祭從弟敬遠文》:“常願携手,寘彼衆議。”《新唐書·褚遂良傳》:“遂良誦諍不可,帝志取西域,寘其言不用。”
(3)致,尽力。《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貪冒之民將寘力焉。”《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寘諸掌握。”李善注:“寘,致也。”唐許堯佐《柳氏傳》:“當遂永訣,願寘誠念。”
(二)tián 《〈漢書〉顔師古注》大千反。
通“窴(填)”。填塞。《漢書·溝洫志》:“令羣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寘決河。”顔師古注:“寘音大千反。”按:《史記·河渠書》作“窴”。《漢書·武五子傳》:“髮紛紛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顔師古注:“臣瓚曰:‘寘塞溝渠。’……寘,音徒千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召寘]zhào zhì
见“召置”。
2、[倒寘]dǎo zhì
见“倒置”。
3、[寘怀]zhì huái
《诗·小雅·谷风》:“将恐将惧,寘予于怀。”郑玄 笺:“寘,置也。置我於怀,言至亲己也。”后以“寘怀”指放在心上。
4、[寘念]zhì niàn
犹致念;念及。
5、[宝寘]bǎo zhì
犹珍藏。宋 岳珂《桯史·山谷范滂传》:“山谷 在 宜州,尝大书《后汉书·范滂传》,字径数寸,笔势飘动,超出翰墨逕庭,意葢以悼党錮之为 汉 祸也。后百年,真蹟逸人间,赵忠定 得之,宝寘巾篋。”
6、[寘身]zhì shēn
犹安身;存身。
7、[寘力]zhì lì
犹尽力;致力。《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寘力焉。”杜预 注:“尽力为之。”唐 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虽或寘力于文学,勤勤恳恳于岁时,然而未能极圣人之规矩,恢作者之闻见。”唐 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上苟好利,则天下聚敛之臣,将寘力焉。”
8、[无寘]wú zhì
1.不要放置。《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於 许。’” 2.谓无以置身,惶悚不安。南朝 梁 萧统《谢敕赉看讲启》:“臣不涯庸浅,轻敢奉宣……惭悚交并,寝兴无寘。” 3.犹言不予处理。唐 孙逖《对甲读<周书阴符>或告违法判》:“下帷之时,不学明训;张灯之际,乃习《阴符》,徒成 仲舒 之滛,不如 元凯 之癖。或称违法,诚则伊咎,欲将议狱,其或有词……苟如斯失,无寘於辟。”
9、[建寘]jiàn zhì
见“建置”。
10、[寘沟壑]zhì gōu hè
见“寘壑谷”。
11、[寘壑谷]zhì hè gǔ
亦作“寘沟壑”。谓死。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多作自谦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