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拼音:xiào
释义:1.指尊敬、奉养父母。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3.孝服,守孝期间穿的衣服,用白色的棉布或麻布制成。4.(Xiào)姓。
组词
孝敬 孝顺 孝子 不孝 孝心 忠孝 孝道 孝女 孝服 忠孝带 孝衣裳 三不孝 节孝坊 孝廉方正 孝悌力田 披麻戴孝 入孝出弟 移孝为忠 试守孝子 二十四孝 孝子爱日 求忠出孝拼音
xiào笔顺
一 丨 一 丿 ㇇ 亅 一横画平行,中横宜长,撇画从竖与长横的交叉点撇出,稍长。“子”居中安放,竖钩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xiào的字 拼音为xiao的字基础解释
1.孝顺:~子。尽~。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丧服:穿~。戴~。 4.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能继先人之志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居丧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孝敬 。
如:孝爱(孝敬爱重)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服丧期 。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又如:吊孝;谢孝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姓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孝-中華語文大辭典孝孝ㄒ丨ㄠˋxiào1.盡心奉養、敬順雙親。[例]〜順∣〜敬∣百善〜為先。2.有孝心的。[例]〜子∣〜心∣〜行。3.尊長逝世,居喪期間遵守的禮俗。[例]守〜。4.指居喪時穿著的(喪服或標記)。[例]〜服∣穿〜∣披麻戴〜。5.姓。
孝-中華大字典1、孝讀音:許敎切,嘐去聲,效韻。釋文:
❶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見《說文老部》。
❷畜也。《禮記祭統》:~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按孝經疏引孝經援神契云。天子~曰就。諸侯~曰度。卿大夫~曰譽。士~曰究。庶人~曰畜〕。
❸好也。《釋名釋言語》:~、好也。愛好父母。如所說好也。
❹利親也。見《墨子經上》。
❺保母也。《大戴記保傅》:~者繈之。
❻繼先祖之志爲~。《書文侯之命》:追~于前文人。
❼居喪吉祭稱~。《儀禮士虞禮記》:~子某。~顯相。
〔注〕:稱~者吉祭。
〔按俗居父母喪者稱~子。義本此〕。
❽慈惠愛親曰~。協時肇享曰~。五宗安之曰~。秉德不回曰~。並見《周書諡法》。
❾水名。~水在河南郡。見《水經注》引《字林》。
❿~感。縣名。原名~昌。後唐改爲~感。今仍爲湖北~感縣。
⓫姓也。秦~公後。宋靑州知州~發。明弘治雞澤縣丞~廉。
2、臻讀音:加孝切,音敎,效韻。釋文:導也。見《佩觿集》。《與孝、鞺、不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ào
1、[孝顺]xiào shùn
1.〈动〉尽心奉养父母或长辈并顺从他们的意志。2.〈形〉形容人能孝敬父母或长辈。
2、[孝心]xiào xīn
孝顺的心意:一片~。
3、[孝敬]xiào jìng
1.孝顺尊敬(长辈):~公婆。 2.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他带了些南边的土产来~老奶奶。
4、[不孝]bù xiào
1.不孝顺。 2.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5、[尽孝]jìn xiào
(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6、[孝亲]xiào qīn
孝敬父母。
7、[忠孝]zhōng xiào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8、[孝义]xiào yì
行孝重义。
9、[孝行]xiào xíng
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后汉书·独行传·刘茂》:“﹝ 茂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宋 苏轼《县榜》:“牛酒以礼高年,粟帛以旌孝行。”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议郎 蔡邕,篤於孝行,富贵不足以解忧,甘旨常关於想念。虽违素志,竟遂佳名,委职居丧,厥声尤著。”
10、[孝经]xiào jīng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11、[守孝]shǒu xiào
旧俗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12、[孝女]xiào nǚ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13、[愚孝]yú xiào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后代误解并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
14、[孝服]xiào fú
1.孝衣。 2.旧时指为尊长服丧的时期:~已满。
15、[吊孝]diào xiào
吊丧。
16、[重孝]zhòng xiào
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17、[孝衣]xiào yī
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18、[带孝]dài xiào
死者的亲属或亲 戚等,遵照礼俗在一定时期内穿孝服或在辫子上扎白绳、袖子上缠黑纱等,表示哀悼。
19、[热孝]rè xiào
祖父母、父母或丈夫去世不久身穿孝服,叫热孝在身。
20、[挂孝]guà xiào
戴孝。
21、[国孝]guó xiào
指国丧。
22、[孝家]xiào jiā
1.居丧守孝的人家。 2.指居丧守孝者。
23、[孝履]xiào lǚ
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
24、[孝帛]xiào bó
供丧事用的布帛。
25、[达孝]dá xiào
最大的孝道。达,通“大”。
26、[脱孝]tuō xiào
旧时指服丧期满脱去孝服。
27、[孝帏]xiào wéi
悬挂在灵床或灵柩前的帷帐。
28、[孝假]xiào jiǎ
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旧唐书·食货志上》:“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宋 王溥《唐会要·休假》:“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29、[谢孝]xiè xiào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30、[孝恺]xiào kǎi
孝悌,孝敬。
31、[孝笋]xiào sǔn
1.亦作“孝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孟宗)卒”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后因以“孝笋”为称颂孝子之典。 2.见“孝笋”。
32、[破孝]pò xiào
开丧。丧家于大殓后成服并接受亲友的吊唁。
33、[孝祀]xiào sì
祭祀,享祭。
34、[广孝]guǎng xiào
谓将孝亲之心推及他人。
35、[孝门]xiào mén
孝悌之家。
36、[孝诚]xiào chéng
孝敬的诚心。
37、[孝器]xiào qì
指棺材等丧具。
38、[孝理]xiào lǐ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39、[孝享]xiào xiǎng
祭祀。
40、[出孝]chū xiào
既葬后除丧。孝,居丧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