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
拼音:suō
释义:1.[婆(pó)娑]盘旋的样子。
组词
摩娑 婆娑 娑罗双树 娑婆 娑婆世界 娑罗 娑婆诃 娑娑 逻娑拼音
suō笔顺
丶 丶 ㇀ 丨 丿 丶 丿 𡿨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suō的字 拼音为suo的字基础解释
见〔婆娑〕详细解释
(形声。从女,沙声。本义:起舞的样子)
同本义
娑,舞也。——《说文》。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
漂动、轻扬的样子
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之参参。——《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
又如:娑娑(漂扬的样子)
挑逗
闹清明莺声婉啭,荡花枝蝶翅蹁跹,舞东风剪尾娑人。——元·无名氏《焚儿救母》
又如:娑人(挑逗人)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娑娑-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娑娑ㄙㄨㄛ ㄙㄨㄛsuō suō鬆散、飛揚的樣子。《文選.張衡.思玄賦》:「修初服之娑娑兮,長余佩之參參。」
娑娑-汉语大词典娑娑1.飘动、轻扬貌。
●《后汉书·张衡传》:“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北周王褒《高句丽》诗:“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娑娑。”
●《梁书·文学传下·刘杳》:“杳尝于约坐语及宗庙牺樽,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画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
2.从容自得貌。
●清龚自珍《书金伶》:“时则必有一人,敝衣冠,面目不可喜,而清丑如图画者,视之如古铜古玉,娑娑然权奇杂厕于其间以为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uō
1、[婆娑]pó suō
1.盘旋舞动的样子:~起舞。 2.枝叶扶疏的样子:杨柳~。树影~。 3.眼泪下滴的样子:泪眼~。
2、[娑婆]suō pó
1.见“娑婆世界”。 2.枝叶扶疏貌。 3.从容优游。
3、[毵娑]sān suō
垂拂纷披貌。
4、[媻娑]pán suō
见“婆娑”。
5、[馺娑]sà suō
1.汉宫殿名。 2.迅疾貌。 3.众盛貌。
6、[娑拖]suō tuō
体态轻盈、舒缓貌。
7、[娑娑]suō suō
1.飘动、轻扬貌。 2.从容自得貌。
8、[磨娑]mó suō
抚摩。磨,通“摩”。
9、[逻娑]luó suō
1.亦作“逻逤”。亦作“逻莎”。亦作“逻挲”。地名。即 逻些,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咸亨 元年,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乌孙 部落家乡远,逻娑 沙尘哀怨生。”唐 周繇《送入蕃使》诗:“滹沱河 东军迴探,逻逤城 孤雁著行。”宋 王禹偁《归马华山赋》:“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明 杨慎《艺林伐山·乐些城》:“乐些,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唐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 调弄逻娑拨。”元 吴莱《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元 杨维桢《鼙婆引》:“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10、[娑盘]suō pán
犹婆娑。舞貌。
11、[娑罗笼]suō luó lóng
1.木棉织品。 2.东南亚一带亦称圆筒长裙为“娑罗笼”。
12、[摩娑石]mó suō shí
亦称“摩挲石”。宝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