奰
拼音:bì
释义:1.〈书〉怒。2.〈书〉壮大。
组词
内奰 奰屃 奰怒 奰逆 屓奰 奰发拼音
bì笔顺
丨 𠃍 丨 丨 一 丨 𠃍 丨 丨 一 丨 𠃍 丨 丨 一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怒。 2.壮大。详细解释
怒而作气的样子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诗·大雅·荡》
又如:奰怒(愤怒);奰屃(气盛作力的样子)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奰-中華語文大辭典奰奰ㄅㄟˋbèiㄅ丨ˋbì1.〈書〉壯大。[例]食木者多力而~(漢‧劉安《淮南子‧墬形》)。2.〈書〉怒。[例]內~於中國,覃及鬼方(《詩經‧大雅‧蕩》)。3.〈書〉逼迫。[例]賊臣侯景,內~中國(南朝陳‧無名氏〈代陳司空答書〉)。
奰-中華大字典1、奰讀音:平祕切,音備,寘韻。
〔按說文本作境。从三大。三目。石經省作~。从一大三目。字又譌作捀。从三貝一大〕。釋文:
❶壯也。見《玉篇》。
❷迫也。見《廣韻》。
❸怒也。《詩蕩》:內~于中國。《傳》:不醉而怒曰~。
〔疏〕:~者怒而自作氣之貌。
2、境讀音:平祕切,音備,寘韻。釋文:
❶壯大也。从三大三目。二目爲廬。三目爲~。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見《說文大部》。
❷煩腸黃理也。《淮南墬形》:食木者多力而~。
〔注〕:~、煩腸黃理也。~讀內~于中國之~。近鼻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须奰]xū bì
谓蓄怒。
2、[奰屓]bì xì
见“奰屭”。
3、[奰屃]bì xì
亦作“奰屓”。气盛作力貌。
4、[奰发]bì fā
勃发。
5、[内奰]nèi bì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
6、[屃奰]xì bì
1.同“屭贔”。亦作“屭奰”。 2.蠵龟的别名。
7、[奰逆]bì nì
肆乱。
8、[怨奰]yuàn bì
犹怨怒。
9、[屓奰]xì bì
1.强大有力貌。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屓奰顽无风。” 2.蠵龟的别名。清 刘石龄《恒山》诗:“兹语荒怪谁所纪,翠砥屭奰空磨鐫。”
10、[奰怒]bì nù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