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拼音:sūn
释义:1.儿子的子女;儿子的儿子。2.与孙子同辈的同姓或异姓亲属。3.泛指后代子孙。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参见“孫竹”。5.指脉络的细小分支。6.姓。参阅《通志·氏族三》。
拼音
sūn笔顺
㇇ 亅 ㇀ 丿 𠃋 𠃋 丶 亅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sūn的字 拼音为sun的字基础解释
1.兒子的子女;兒子的兒子。2.與孫子同輩的同姓或異姓親屬。3.泛指後代子孫。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脈絡的細小分支。6.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孫-中華語文大辭典孫孙ㄙㄨㄣsūn1.兒子的子女;孫子。[例]~兒|~女|長~|祖~。2.孫子以下的後代。[例]曾~|玄~|來~。3.與孫同輩的親屬。[例]姪~。4.(某些植物的)再生或孳生。[例]稻~|~竹|~枝。5.姓。
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孫㈠子710ㄙㄨㄣsūn名①稱謂:⑴用以稱兒子的子女。如:「祖孫」。唐.杜甫〈石壕吏〉詩:「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紅樓夢.第二回》:「只眼前現有二子一孫。」⑵用以稱同姓自孫子以下的後代。如:「曾孫」、「玄孫」。⑶用以稱與孫同輩的親族。如:「外孫」、「姪孫」、「姨孫」。②再生或孳生的植物。如:「稻孫」。宋.蘇軾〈擷菜〉詩:「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③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孫武。形小。參見「孫絡孫絡」條。孫㈡子710ㄒㄩㄣˋxùn形謙卑、恭順。《禮記.緇衣》:「民有孫心。」《論語.陽貨》:「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動遁逃、流亡。《春秋.莊公元年》:「夫人孫于齊。」孫㈢子710(又音)ㄙㄨㄣˋ(又音)sùn㈡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