壝
拼音:wěi
释义:1.坛、𫮃及其矮土围墙的总称。2.特指坛、𫮃之外的矮土围墙。3.泛指矮土围墙。参见“壝宫”。
组词
壝宫 外壝 社壝 壝坛 坛壝 壝墙 壝埒拼音
wéi笔顺
一 丨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 丶 ㇋ ㇏同音字
拼音为wě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掌设王之社~。”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壝-中華語文大辭典壝壝ㄨㄟˇwěi1.〈書〉古代祭壇、行宮四周的矮土圍牆。[例]為壇通四陛,為~埒三重(《魏書‧卷一○八‧禮志一》)。2.〈書〉有矮牆環繞的壇。[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周禮‧地官‧大司徒》)。
壝-中華大字典1、壝讀音:愈水切,音唯,紙韻。欲鬼切,尾韻。遺隹切,音惟,支韻。以醉切,音篲,寘韻。釋文:
❶猶壇也。見《玉篇》。
〔按周禮鬯人注。~、謂委土爲墠壇。所以祭也〕。
❷土埓也。一曰壇邊低垣圍繞者爲~。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éi
1、[坛壝]tán wéi
1.天子外出,平地筑坛,围以矮墙,作为临时住宿之所。 2.坛场。祭祀之所。
2、[社壝]shè wéi
四周筑有矮墙的社坛。
3、[封壝]fēng wéi
高出地面的土墩。
4、[壝宫]wéi gōng
1.天子外出,在平地休息住宿时设置的一种有土围墙的临时宫室。 2.设置壝宫。
5、[壝坛]wéi tán
1.土筑的象征坛的高台。 2.指祭坛。 3.壝和坛,指整个祭祀场所。
6、[外壝]wài wéi
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魏书·礼志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餘从食者合一千餘神,餟在外壝内。”《隋书·礼仪志一》:“请五帝座悉於坛上,外壝二十八宿及雨师等座,悉停为坎。”《宋史·礼志二》:“仁宗 天圣 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 灵星门。”
7、[壝墙]wéi qiáng
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8、[壝埒]wéi liè
1.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2.泛指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