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
拼音:bà
释义:1.把河流等截住或护堤用的建筑物。2.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如丁坝。3.〈方〉我国西南地区山间平地;平原。多用于地名。4.〈方〉长江中上游的某些沙滩;沙洲。多用于地名。5.(Bà)姓。
组词
大坝 堤坝 水坝 塘坝 坝地 土坝 坪坝 拱坝 坝田 拦河坝 拦洪坝 坝台儿 奔牛坝 柴土坝 减水坝 河口沙坝 水下沙坝 斜墙土坝 一犂两坝 东坝红鱼 过坝设施拼音
bà笔顺
一 丨 ㇀ 丨 𠃍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bà的字 拼音为ba的字基础解释
1.拦水的建筑物:拦河~。大~。 2.坝子,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用于地名时多单说,如沙坪坝(在重庆)。详细解释
(形声。从土,霸声。本义:堤坝)
截河拦水的堤堰。堤坝
其河自西坝至东坝十六里有余。——单锷《吴中水利书》
又如:丁坝;坝埽;顺坝
堤岸 。
如:坝田(堤岸旁边的田地);坝地(在山沟里打坝,拦流土而淤成的农田)
平地
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坝里紫彭亨。——黄庭坚《谢杨履道》
又如:坝子(中国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坪坝;晒坝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坝-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壩
坝-康熙字典坝
【丑集中】【土字部】 壩
★【集韻】必駕切,音霸。堰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à
1、[坪坝]píng bà
平坦的场地。
2、[堤坝]dī bà
堤和坝的总称,泛指防水、拦水的构筑物:要加紧修筑~,以防水患。
3、[田坝]tián bà
堤岸旁边的田地。
4、[丁坝]dīng bà
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和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并可淤出农田。
5、[拦河坝]lán hé bà
拦截河水的构筑物,多筑在河身狭窄、地基坚实的地方。
6、[大坝]dà bà
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
7、[水坝]shuǐ bà
坝
8、[坝子]bà zi
西南地区称平地或平原:川西~。
9、[院坝]yuàn bà
方言。房屋前后的平地。
10、[塘坝]táng bà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修筑的一种小型蓄水工程,用来积蓄附近的雨水和泉水,灌溉农田。也叫塘堰、坝塘。
11、[筑坝]zhù bà
建筑拦水坝拦阻或约束水流。
12、[土坝]tǔ bà
由土、砂或石块构成主体部分和不透水材料(如粘土或混凝土)构成坝心的坝。
13、[拱坝]gǒng bà
一种建筑在峡谷中的拦水坝,做成水平拱形,凸边面向上游,两端紧贴着峡谷壁。
14、[沙坝]shā bà
1.一个堤、坡、坝或滩上的大型沙积物。 2.又名滨外沙洲。位于海面以下或部分露出的脊,由波浪从海滩向海运移的沙或粗粒沉积物构成。
15、[坝基]bà jī
堤坝的根基。
16、[坝地]bà dì
在山沟里打坝,拦住从山上冲刷下的泥土而淤成的农田。
17、[潜坝]qián bà
横穿河床按一定间距修造的水下混凝土槛,目的是防止河床受过多的冲刷或增加水流宽度。
18、[滚坝]gǔn bà
筑于田畔阻止水流的堤坝。
19、[围坝]wéi bà
将一块指定区域完全包围起来的围堰。
20、[乡坝]xiāng bà
方言。乡村。
21、[柴坝]chái bà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
22、[暗坝]àn bà
不露出水面的坝。
23、[坝埽]bà sào
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
24、[坝趾]bà zhǐ
大坝下游面和坝基间的接触线。
25、[盘坝]pán bà
运输;搬运。
26、[坝田]bà tián
山脚围绕的平坦农田。
27、[元坝区]yuán bà qū
昭化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中南部,北纬31°54′-32°23′,东径105°32′-106°05′。
28、[马坝人]mǎ bà rén
我国古人化石。1958年在 广东 韶关 马坝乡 狮子山 洞穴中发现。所发现的化石为不完整的头骨一具。地质年代属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初。
29、[抛石坝]pāo shí bà
重型整治建筑物。
30、[奔牛坝]bēn niú bà
古地名。
31、[坝台儿]bà tái ér
层层的梯田。
32、[露天坝]lù tiān bà
露天坝指的是户外空旷的,没有建筑物的地方,不一定很平;从外文的意思来看就是户外、野外的意思。
33、[一犂两坝]yī lí liǎng bà
指各种农具。引申有务农之意。
34、[东坝红鱼]dōng bà hóng yú
桥子东坝泉眼星罗棋布,漫溢成河,前人拦水筑坝浇田,此地如塞上江南。
35、[过坝设施]guo bà shè shī
在水利枢纽中,为船只、木材、鱼类过坝而建的设施的总称。按过坝的目的分为三类:即过船设施、过木设施和过鱼设施。实用中有两种设施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