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
拼音:bǎn
释义:1.〈书〉同“坂”。2.大阪,地名。在日本。3.(Bǎn)姓。
组词
赤阪 阪泉 陵阪 阪道 中阪 阪隰 阪走丸 阪泉氏 逆阪走丸 阪上走丸拼音
bǎn笔顺
㇌ 丨 丿 丿 ㇇ ㇏同音字
拼音为bǎn的字 拼音为ban的字基础解释
1.同“坂”。 2.高低不平而又瘠薄的地:~田。 3.见〔大阪〕详细解释
(形声,从阜,反声。本义:山坡)
同本义
阪,坡者曰阪。一曰泽障,一曰山胁。从阜,反声。字亦作坂。——《说文》
阪有桑。——《诗·秦风 ·车邻》
瞻彼阪田。——《诗·小雅·正月》
阪险原隰。——《吕氏春秋·孟春》。注:“阪险,倾危也。”
为阪生。——《易·说卦虞本》。注:“陵阪也。”
阪尹。——《书·立政》。郑注:“其长居险,故言阪尹。”
又如:阪田(山坡上瘠薄的田地)
山腰小道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唐· 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阪-中華語文大辭典阪阪ㄅㄢˇbǎn1.山腰小徑。[例]朝辭羊腸〜。2.斜坡;山坡。[例]〜田∣峻〜∣〜上走丸(比喻迅速)。3.用於地名。大阪,在日本。
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阪 bǎn
名山坡。《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元稹《当来日大难行》:“当来日,大难行,前有~,后有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ǎn
1、[阪道]bǎn dào
山路。
2、[岭阪]lǐng bǎn
亦作“岭坂”。山坡。
3、[陵阪]líng bǎn
山坡。《商君书·徕民》:“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復之,三世无知军事,秦 四竟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汉 徐干《中论·贵验》:“相彼玄鸟,止于陵阪。”南朝 梁 何逊《七召》:“跨躡谿间,电举陵阪,鸟不及飞,兽不遑伏。”
4、[陇阪]lǒng bǎn
1.亦作“陇坂”。即陇山。 2.山坡;高坡。陇,通“垄”。
5、[峻阪]jùn bǎn
亦作“峻坂”。陡坡。
6、[阪泉]bǎn quán
古地名。相传 黄帝 与 炎帝 战于 阪泉 之野。其地所在,有三说:(1)在 山西省 阳曲县 东北,相传旧名 汉山。《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遇 黄帝 战于 阪泉 之兆。”参阅《嘉庆一统志·太原府》。(2)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东南。《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阪泉,今名 黄帝泉,在 嬀州 怀戎县 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 涿鹿 东北,与 涿水 合。又有 涿鹿 故城,在 嬀州 东南五十里,本 黄帝 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曰:‘涿鹿 城东一里有 阪泉,上有 黄帝祠。’”(3)在今 山西省 运城县 南。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解州 盐泽 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滷色正赤,在 阪泉 之下,俚俗谓之‘蚩尤 血’。”
7、[阪田]bǎn tián
山坡上的田。
8、[赤阪]chì bǎn
1.亦作“赤坂”。西域地名。以酷热著称。 2.地名。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
9、[中阪]zhōng bǎn
亦作“中坂”。半山坡。
10、[殽阪]yáo bǎn
古关塞名。在今 河南省 渑池县 境。
11、[阪尹]bǎn yǐn
古代阪地的官长。
12、[历阪]lì bǎn
见“歷陵”。
13、[黄阪]huáng bǎn
黄土高坡。
14、[长阪]cháng bǎn
亦作“长坂”。犹高坡。
15、[山阪]shān bǎn
亦作“山坂”。亦作“山岅”。即山坡。
16、[盘阪]pán bǎn
迂回曲折的山坡。
17、[阪阻]bǎn zǔ
险阻。
18、[肴阪]yáo bǎn
是古关塞名。
19、[阪隰]bǎn xí
坡面与坡底。
20、[阪岸]bǎn àn
崖岸。
21、[阪险]bǎn xiǎn
1.斜坡与山泽。 2.险峻。
22、[冈阪]gāng bǎn
亦作“冈坂”。较陡的山坡。
23、[阪走丸]bǎn zǒu wán
见“阪上走丸”。
24、[羊肠阪]yáng cháng bǎn
见“羊肠坂”。
25、[弛骥阪]chí jì bǎn
千里马拉盐车被伯乐发现的坡。比喻贤才被发现之所或屈才之所。
26、[回溪阪]huí xī bǎn
古地名。俗名 回阬。亦省作“回谿”。即 东崤山阪。在 河南 洛宁 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