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
拼音:jī
释义:1.〈书〉牵制。2.见“犄角”。〈方〉牛、羊等兽类头上长的坚硬的东西。
组词
犄角 犄牾 嘴犄角 犄角之势 犄角旮旯 钻牛犄角拼音
jī笔顺
丿 一 丨 ㇀ 一 丿 丶 一 丨 𠃍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角〕a.兽角,如“牛~角”;b.棱角,如“桌子~角儿”;c.角落,如“墙~角儿”。详细解释
牵制 。
如:犄角之势(原指捕鹿时一面拉住鹿腿,一面抓住鹿角。后常用来比喻相互配合,夹击敌人)
牛角或羊角对向的 。
如:犄角子(亦作“犄角”。墙边角落)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犄-中華語文大辭典犄ㄐ丨jī參見【犄角】。
犄-漢語大字典犄
(一)yī 《廣韻》於離切,平支影。
(1)去势的公牛。《廣韻·支韻》:“犄,犗也。”《篇海類編·鳥獸類·牛部》:“犄,犗牛。”
(2)牛名。《集韻·支韻》:“犄,牛名。”
(3)同“猗”。《廣韻·支韻》:“猗,長也;倚也;施也。又犗犬。出《字林》。或作犄。”
(二)jī
(1)牵制。《三國志·吴志·吴主傳》:“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犄角之,反委漢中,還近成都。”按:标点本作“掎角”。宋石介《上趙先生書》:“先生如果欲有為,則請先生為吏部。介願率士建中之徒,為李翺、李觀。先生唱於上,介等和於下;先生擊其左,介等攻其右;先生犄之,介等角之。又豈知不能勝茲萬百千人之衆,革茲百數十年之弊,使有宋之文,赫然為盛,與大漢相視,鉅唐同風哉!”《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大軍汎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葉而犄其後。”
(2)牛角或羊角对向貌。清胡敬《牧牛歌》:“大牛前行角雙犄,小牛後隨拳短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
1、[犄角]jī jiǎo
1.线、棱或边相接的地方;棱角 2.墙边角落 。
2、[犄牾]jī wǔ
牴牾。矛盾,抵触。
3、[犄旮旯]jī gā lá
狭窄偏僻的地方,和犄角旮旯有相近意思有时候此话,还带有辱骂意思。
4、[犄里旯旮]jī lǐ lá gā
方言。犹言角角落落。老舍《龙须沟》第二幕:“我犄里旯旮都找到了,临完……不知道他得上学吗?”亦作“犄角旮旯”。《花城》1981年第6期:“黄允中 也真的急了,带着大女儿和大女婿,年也不过啦,打着灯笼找遍了女子中学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又问遍了每一个亲戚朋友,还是没有找到他最心爱的 二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