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qǐ

释义:1.“唘”的今字。“啔”的今字。亦作“啟”。亦作“闙”。2.开;打开。3.分开。4.开拓;开创。5.通;开通。6.开导;启发。7.指门户;道桥。参见“啓塞”。8.古时指立春、立夏。参见“啓閉”。9.始;开始。10.招致;引发。11.启奏;禀告。12.泛指奏疏,公文,书函。13.先锋。参见“啓行”。14.引申指先进的,前头的。15.指军队的左翼。16.跪;危坐。参见“啓處”。17.视。后作“䁈”。18.马之一种,称前右足白者。参见“啓服”。19.姓。

组词

啓荜 啓封 啓碇 啓航 啓口 啓母石 元戎啓行

拼音

笔顺

𠃍 丿 丿 丿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qǐ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基础解释

见“启”。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啓口811異「啟」的異體字。

啓-漢語大字典


〔启〕
《説文》:“啓,教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啓。’”杨树达《積微居小學述林》:“愚謂當解為从口,ࢼĨr。蓋教者必以言,故字从口。教者發人之蒙,開人之智,與啓户事相類,故字从ࢼĨr,兼受ࢼĥ͗義也。”按:甲骨文有“ࢼĢ\u001D字,像以手开户之形。“啓”即“ࢼĢ\u001D之孳乳字。
qǐ 《廣韻》康禮切,上薺溪。支部。
(1)打开。《廣雅·釋詁三》:“啓,開也。”《六書故·人八》:“ࢼį܌開户也。”《書·金縢》:“啓籥見書,乃並是吉。”《楚辭·天問》:“西北辟啓,何氣通焉?”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門,每常開啓,豈元氣之所通?”《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啓。”清吴銘道《横山遊記》:“早起,犬吠,啓扉則横山寺僧來肅客。”
(2)开拓;开创。《詩·魯頌·閟宫》:“大啓爾宇,為周室輔。”《韓非子·有度》:“齊桓公并國三十,啓地三千里。”北魏傅亮《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楚元王積仁基德,啓蕃斯境。”唐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自時厥後,膺圖甚衆,啓基創業。”
(3)开始。如:启行;启用。《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首啓戎行。”唐魏元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情故既行,何所不至?贓私一啓,以及萬端。”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公言下》:“窟巢託足,遂啓璇雕;毛葉禦寒,終開組纂。”
(4)萌芽。《荀子·天論》:“繁啓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
(5)教导;开导。如:启蒙;启发。《説文·攴部》:“啓,教也。”徐鍇繫傳:“啓發教導之也。”《論語·述而》:“不憤不啓,不悱不發。”何晏注引鄭玄曰:“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後啓發為説之。”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天人啓惎,克明俊德。”《顔氏家訓·勉學》:“聊舉近世切要,以啓寤汝耳。”
(6)招致;引起。《左傳·僖公五年》:“晋不可啓,寇不可翫。”宋蘇軾《論管仲》:“論者則以謂此七人者,皆失於不殺以啓亂,吾以謂不然。”明楊慎《南詔野史·胡蔚〈題大理懷古〉》:“太息虔陀輕啓侮,萬人塚草没烟霏。”
(7)门。《左傳·僖公二十年》:“‘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啓塞,從時。”杜預注:“門户道橋謂之啓,城郭牆塹謂之塞。”孔穎達疏引服虔曰:“闔扇所以開,鍵閉所以塞。”
(8)前锋;左翼。《周禮·地官·鄉師》“巡其前後之屯”唐賈公彦疏:“軍在前曰啓。”《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啓,牢成御襄罷師,狼蘧疏為右。”杜預注:“左翼曰啓。”
(9)陈述;报告。《商君書·開塞》:“今日願啓之以效。”《三國志·蜀志·董和傳》:“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啓告。”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某啓:昨日蒙教。”《明史·劉基傳》:“宿衛宦侍有過者,皆啓皇太子置之法。”
(10)公文;书信。《太平御覽》卷五百九十五引服虔《通俗文》:“官信曰啓。”《南史·謝अ¥³》:“अ¼/u>輒代(謝)朏為啓,上知非朏手迹,被問見原。”宋蘇軾《與王敏仲八首》之二:“方欲奉啓告别,遽辱惠問。”明張煌言《上監國啓》:“兹因便帆具啓,上候睿安。”
⑪古代指立春、立夏。《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杜預注:“啟,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
⑫右前足白色的马。《爾雅·釋畜》:“前右足白,啟。”
⑬别,分移。《廣韻·薺韻》:“啓,别也。”《大戴禮記·夏小正》:“啓灌藍蓼。啓者,别也,陶而疏之也。”洪震煊疏義:“(《月令》仲夏之月)正義引熊氏云:‘灌謂叢生也,言開闢此叢生藍蓼,分移使之稀散。’……啓為開,合則聚,開則别也。”
⑭刻。《廣韻·薺韻》:“啓,刻也。”
⑮通“跽(jì)”。跪坐。《爾雅·釋言》:“啓,跪也。”郭璞注:“小跽。”郝懿行義疏:“啓者,跽之叚音也。”《詩·小雅·四牡》:“王事靡監,不遑啓處。”毛傳:“啓,跪;處,居也。”
⑯视。后作“䁈”。《廣雅·釋詁一》“䁈,視也”清王念孫疏證:“《釋言篇》云:‘䁈,窺也。’古通作啓……啓者,視也。”《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
⑰通“棨”。古代类似通行证的公文。《釋名·釋書契》:“啓,詣也。以啓語官司所至詣也。”畢沅疏證:“疑啓當作棨。”《華陽國志·大同志》:“(任)叡先詣(李)特降,究觀虚實……因求省家,特與啓信。”
⑱姓。《通志·氏族略四》:“啓氏,姓姒,夏后啓之後也,後燕有啓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啓衅]qǐ xìn

引发嫌隙;挑起争端。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太师復以书抵 王公 曰:今之议者,皆谓和戎示弱,开市启衅,此殆不然。”《明史·梁震传》:“震 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中国 在 满清 政府统治下,即使不因鸦片启衅,迟早也要被出卖,沦为半殖民地。”

2、[婚啓]hūn qǐ

议婚的书信。明 陶宗仪《辍耕录·婚启》:“至元 间,平原郡公 赵氏 与芮,宋 福王 也。其子娶 全竹斋 少保之女。婚啟内一联云,‘休光 蓟 北,苟安公位之居;回首 江 南,惟重母家之念。’”

3、[啓钥]qǐ yuè

见“启籥”。

4、[副啓]fù qǐ

正式信件外附加的信。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尺牘之有副启也,或有所指讥,或有所请托,不可杂他语,不敢具姓名如 宋 疏之贴黄类耳。近年以来……甚至有称副启一、副二,至三至四者。”《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 西门庆 ﹞就叫书童,把那银剪子剪开护封,拆了内函封袋,打开副启。”

5、[肇啓]zhào qǐ

初创;开始。晋 张华《正旦大会行礼诗》之三:“肇启 晋 宇,遂登皇基。”南朝 梁 沉约《为南郡王让中军表》:“皇衢肇启,鼎运始资。”清 周亮工《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顾厨之难可以不作,而党錮之衅不至肇启於身,则皆母之教训有以保全之也。”李大钊《阶级竞争与互助》:“他是确信人类真历史的第一页当与互助的经济组织同时肇启。”

6、[请啓]qǐng qǐ

请帖。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即写报单传禀,随先往拜,亲送下程请启。”

7、[啓机]qǐ jī

开启机兆。《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启机於身后也。”李贤 注:“代终谓代 汉 祚之终也。身后谓 曹丕 受禪也。”

8、[啓口]qǐ kǒu

开口;张开嘴说话。《汉书·贾谊传》:“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宋 陈傅良《题张之望文卷后》:“温公 尝言,洛 中,士大夫渊藪,谈空説性多矣,惟史事无所启口。盖有讥云耳。”《再生缘》第二一回:“转身走下垂袍袖,施礼深深启口云。”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二章:“世界上有些话,是最难启口的。”

9、[啓丐]qǐ gài

犹启乞。《新唐书·崔祐甫传》:“自 至德 乾元 以来,天下战讨,启丐填委,故官赏繆紊。”

10、[拜啓]bài qǐ

犹敬启。书信开头或结尾时的敬语。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拜启者:前尝由 江户 奉一书,想经察入。”如:某某拜启。

11、[夏啓]xià qǐ

1.姒 姓,禹 之子·相传 禹 命 伯益 继位为王,禹 死后,伯益 推让,退隐 箕山,启 遂继王位,在位九年。《墨子·耕柱》:“昔者 夏后开 使 蜚廉 折金於山川。”孙诒让 间诂:“苏 云:‘开 即 启 也,汉 人避﹝ 景帝 ﹞讳而改之。’”《史记·夏本纪》“夏后帝 启 崩”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皇甫謐 曰:夏启 元年甲辰,十年癸丑崩。” 2.后人神化 夏启 为仙。《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 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 大运山 北。”

12、[啓谒]qǐ yè

奏请。《魏书·尒朱仲远传》:“尒朱荣 兵威稍盛,诸有启謁,率多见从。”

13、[刺啓]cì qǐ

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14、[啓发]qǐ fā

1.谓开导其心,使之领悟。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启发 和帝,诛讨 竇氏。”《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麟 屡进策画,启发 垂 意,垂 更奇之,宠待与诸子均矣。”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老李 的话,给了我启发。” 2.阐明;发挥。汉 班固《西都赋》:“启发篇章,校理秘文。”《晋书·隐逸传·索袭》:“游思於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启发。” 3.谓掀开覆盖物,使暴露在外。宋 王禹偁《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为夭折,考终北牖下,手足全启发。” 4.指发掘。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所谓‘旅殡 岳阳’,安知不是 宗武 由 耒阳 启发其父的尸骨,仅运至于 岳阳 而自己病没,因而暂殡。”

15、[啓化]qǐ huà

开化,变化。汉 扬雄《太玄·莹》:“假哉天地。啗函启化,罔裕於玄。”范望 注:“开化成务,自然有裕於玄道也。”

16、[啓动]qǐ dòng

1.犹劳动,劳驾。《水浒传》第四九回:“吴学究 道:‘启动 戴院长 到山寨里走一遭。’”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我们掌柜的再三致意,一定要启动 萧队长 光临。”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有妥当地方,明天去吧。今晚你睡在这里,我回去住。’‘启动你还行?’” 2.发动;开动。《花城》1981年第2期:“赵东山 把麻袋垫在车轮下面,司机启动马达。”《人民日报》1981.2.21:“从 河南 确山 县城开往普会寺公社的公共汽车就要启动时,上来了一位头发斑白,身披军大衣的老同志。”

17、[啓蛰]qǐ zhé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唐 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 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18、[开啓]kāi qǐ

1.打开。清 昭槤《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廩,蠲免租税,六十年如一日。”褚辅成《浙江辛亥革命纪实·光复杭州之经过》:“推驻紥城内之宪兵司令部执事官 童保暄 为临时总指挥,并负开启城门之责”何其芳《街》:“书籍给我开启了一扇金色的幻想的门。” 2.谓僧人始作道场、佛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 3.开创。郑振铎《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赵孟坚 的《墨兰图》,娟秀清高,已开启了 元 人的画格。”

19、[啓譬]qǐ pì

开导晓谕。《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王敬则 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 啟譬令出,引令升车。”

20、[啓蒙]qǐ méng

1.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嗟乎,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2.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亦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论悟二》:“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原注:“余两幼儿曰 橙 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鲁迅《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居多的。”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三:“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以前尽管作了许多政治鼓动,并且作了一些启蒙工作,但是因为内容过于简单,同时也没有在理论上作详细的说明,以致未能攻破封建主义的思想堡垒。”

21、[啓塞]qǐ sāi

1.门户、道路、桥梁和城郭、护城河。《左传·僖公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杜预 注:“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一说指门扇和门闩。杨伯峻 注:“据 孔《疏》引 服虔 注,启谓闔扇,塞谓键闭……闔扇指门,用木制者曰闔,用竹苇制者曰扇。闔扇所以开,故曰启。键闭者,门有两扇,每扇各直钉一短木,其上有孔,两扇既合,然后用一横木贯于两孔中,加管钥焉,所以闭之也。其贯门扇之横木曰键,其受横木者曰闭。键闭所以塞,故曰塞。键闭非锁钥。説详 李貽德《辑述》。” 2.喻人的穷通、出处。《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行止有道,启塞有期。”

22、[啓椗]qǐ dìng

见“启碇”。

23、[啓述]qǐ shù

陈述。宋 范仲淹《老子犹龙赋》:“宣尼 之启述嘉言,发挥至圣。”

24、[啓露]qǐ lòu

暴露;显露。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上忽颁諭,谓奉藏体魄已二十载,启露风尘,摇撼远道,朕心不寧。”楼适夷《盐场》:“成和 回到家来的时候,漫漫的冬夜已经启露了曙光。”

25、[款啓]kuǎn qǐ

谓见识少。《庄子·达生》:“今 休,款启寡闻之民也。”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款,空也;启,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宋 苏轼《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诗:“嗟我晚闻道,款启如 孙休。”宋 叶适《祭邱枢使文》:“我生款启,以拙自摈;由公有闻,又顽不近。”

26、[啓颡]qǐ sǎng

即稽颡。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以额触地。《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子张 有父之丧,公明仪 相焉;问启顙於 孔子。”《晋书·苻坚载记下》:“晋主 自当衔璧舆櫬,启顙军门。”《新唐书·于休烈传》:“侍中 裴光庭 曰:‘吐蕃 不识礼经,孤背国恩,今求哀启顙,许其降附。’”

27、[啓予]qǐ yǔ

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所谓守忠启予,其去也善,盖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来。”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28、[啓处]qǐ chǔ

谓安居。《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毛 传:“启,跪;处,居也。”《后汉书·樊準传》:“东西诛战,不遑启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亿兆夷人,启处靡厝。”《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远承信介,持示函书,具聆启处之详,殊副瞻怀之素。”参见“启居”。

29、[啓銮]qǐ luán

起驾。旧指皇帝登舆出行。銮,銮舆。《清史稿·礼志四》:“帝临御园中,遇列圣诞辰,忌辰,令节,朔、望,并拈香行礼,謁陵,省方启鑾,回蹕,皆躬诣祇告焉。”

30、[耑啓]duān qǐ

书信常用语。犹专函。清 宋荦《与人书》:“令叔先生及 震浮 垣三 诸公前,乞致弟相念之切,嗣容耑启。”

31、[啓右]qǐ yòu

见“启佑”。

32、[牋啓]jiān qǐ

下达上的笺记、书启。《新唐书·百官志一》:“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启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启,故谓手书为小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牋启之类皆属焉。”

33、[啓复]qǐ fù

回禀。《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梅香 启復行首:‘秀才在书院中,问时不应。’”

34、[啓航]qǐ háng

开船。《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汽笛已经拉响,轮船就要启航。”

35、[笺啓]jiān qǐ

下达上的笺记和书启。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绍兴 中,有贵人好为俳谐体诗及笺启……后生遂有以为工者。”

36、[刊啓]kān qǐ

开辟。南朝 宋 鲍照《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启源陆。”

37、[啓问]qǐ wèn

动问;请问。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宋 王巩《甲申杂记》:“时 李定资 深鞫 苏子瞻 狱,虽同列不敢輒启问。”《水浒传》第五三回:“戴宗 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38、[蜂啓]fēng qǐ

亦作“蠭啟”。犹蜂起。《隶释·汉益州太守高眹修周公礼殿记》:“四百年之际,变异蠭启。”洪适 释:“以蠭启为蜂起。”

39、[啓封]qǐ fēng

1.开拆封闭物。《列子·汤问》:“此三寳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它(未名社)被封闭过一次……后来没有事,启封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五:“今天区里决定启封仓库。”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唐 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君臣相遇,播於乐章;山河启封,载在盟府。”唐 白居易《薛从可右清道率府仓曹制》:“惟汝父 平,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启封,延赏亦宜及嗣。”

40、[啓明]qǐ míng

1.开明;通达事理。《书·尧典》:“放齐 曰:‘胤 子 朱,启明。’”孔 传:“启,开也。”孔颖达 疏:“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唐 柳宗元《舜禹之事》:“其立于朝者,放齐 犹曰 朱 启明。”明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背此者,虽其启明如 朱,亦谓之不肖。” 2.星名。《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唐 刘禹锡《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清 赵翼《范洽园七十寿诗》之一:“江天落落占星象,一似长庚一启明。”详“启明星”。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啓的反义词 啓的近义词 啓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啓能组什么词
  • 啓能组什么词语
  • 啓可以组什么词
  • 啓可以组什么词语
  • 啓字可以组什么词
  • 啓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啓字能组什么词
  • 啓字能组什么词语
  • 啓字开头的成语
  • 啓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