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
拼音:chī
释义:1.〈书〉讥笑。
组词
嗤笑 嗤騃 嗤鼻 嗤鄙 嗤嗤 嗤玩 嗤毁 嗤讶 呼嗤 嗤怪子 詅嗤符 嗤之以鼻 嗤嗤繁响 嗤嗤作响 时人嗤之拼音
chī笔顺
丨 𠃍 一 ㇄ 丨 丨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同音字
拼音为chī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基础解释
嗤笑:~之以鼻。详细解释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 。
如:嗤啦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嗤嗤-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嗤嗤ㄔ ㄔchī chī①狀聲詞。形容笑聲或擦撞聲。《老殘遊記.第二回》:「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響。」②敦厚老實的樣子。唐.劉禹錫〈送李策秀才還湖南因寄幕中親故兼簡衡州呂八郎中〉詩:「一揮出滎陽,惠彼嗤嗤氓。」也作「蚩蚩」。③喧擾紛亂的樣子。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八首之二〇:「玄天幽且默,群議曷嗤嗤。」也作「蚩蚩」。
嗤嗤-汉语大词典嗤嗤1.嘲笑貌。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2.敦厚貌。
●唐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一麾出荥阳,惠彼嗤嗤氓。”
3.喧扰貌;惑乱貌。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十:“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唐柳宗元《贞符》:“何独仲舒尔,自司马相如、刘向、扬雄、班彪、彪子固,皆沿袭嗤嗤,推古瑞物以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ī
1、[噗嗤]pū chī
同“扑哧”。
2、[嗤笑]chī xiào
讥笑:为人~。~他不懂道理。
3、[嗤嗤]chī chī
1.嘲笑貌。 2.敦厚貌。 3.喧扰貌;惑乱貌。
4、[嗤嫌]chī xián
谓讥笑和嫌疑。
5、[嗤鼻]chī bí
见“嗤之以鼻”。
6、[嗤妍]chī yán
丑美。嗤,通“媸”。
7、[益嗤]yì chī
多招讪谤。
8、[嗤騃]chī ái
痴呆,愚笨。嗤,通“蚩”。
9、[诮嗤]qiào chī
嗤笑;讥笑。
10、[扑嗤]pū chī
同“扑哧”
11、[嗤鄙]chī bǐ
讥笑鄙视。
12、[谤嗤]bàng chī
诽谤嗤笑。
13、[嗤靳]chī jìn
讥笑嘲弄。
14、[贻嗤]yí chī
犹见笑。
15、[嗤累]chī lèi
犹疵纇。
16、[嗤溜]chī liū
象声词。形容快速活动时的声音。《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小金子 屋里先来的那客用袖子挴着脸,嗤溜的一声,跑出去了。”刘厚明《黑箭》:“一声断喝,一道雪亮的手电筒光柱,吓得那‘猫儿’从树上嗤溜滑下来。”王传盛 徐光《少年铁血队》十一:“小徐 正在站岗,听见动静,‘嗤溜’一声就爬上树去了望。”
17、[呼嗤]hū chī
亦作“呼哧”。象声词。多形容哭声、气喘声等。
18、[嗤诋]chī dǐ
讥笑嘲骂。
19、[嗤摘]chī zhāi
讥笑指摘。
20、[笑嗤]xiào chī
嗤笑,讥笑。
21、[吭嗤]kēng chī
见“吭哧”。
22、[嗤讶]chī yà
嗤笑惊讶。
23、[嗤玩]chī wán
嘲笑戏弄。《北齐书·魏收传》:“耶输 者,故尚书令 陈留公 继伯 之子也,愚痴有名,好自入市肆,高价买物,商贾共所嗤玩。”
24、[嗤戏]chī xì
讥笑戏弄。
25、[嗤点]chī diǎn
讥笑指摘;嘲笑挑剔。
26、[嗤眩]chī xuàn
欺侮淆惑。嗤,通“蚩”。唐 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记》:“市无嗤眩,工无雕彤。”
27、[嗤毁]chī huǐ
讥笑诋毁。
28、[嗤诮]chī qiào
讥笑责备。
29、[嗤啦]chī lā
象声词。
30、[可嗤]kě chī
可笑。
31、[嘲嗤]cháo chī
1.调笑;讥笑。 2.指可讥笑的人。
32、[嗤怪子]chī guài zǐ
方言。即红角鸮。也称夜猫子。其性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在繁殖期中常彻夜不休。民间视为不祥之兆。
33、[詅嗤符]líng chī fú
同“詅痴符”。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长短句》:“宋子京 云:‘江 左有文拙而好刻石者,谓之詅嗤符。’今 杨湜 之言俚甚,而鋟板行世,殆类是也。”
34、[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
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表示讥笑和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