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cuì

释义:1.〈书〉鸟兽的细毛。2.见“毳毛”。即寒毛,人体表面生的细毛。

组词

旃毳 鹓毳 毡毳 鷩毳 毳帐 毳裀 毳羽 毳衣 毳客 鸿毳沉舟 诡毳殊章 鸿毳沉船

拼音

cuì

笔顺

丿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cuì的字 拼音为cui的字

基础解释

鸟兽的细毛。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三毛。本义:鸟兽的细毛)

  2. 同本义

    毳,兽细毛也。——《说文》

    毳,细羊毛也。——《字林》

    共其毳为毡。——《周礼·掌皮》

    羊冷毛而毳。——《礼记·内则》

    又如:毳褐(毛织的僧衣);毳帘(毛织的帘子);毳羽(羽毛)

  3. 指兽毛皮 。

    如:毳裘(毛皮衣服);毳冕(毳衣和冕);毳衣(皮裘;又指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

  4. 鸟兽毛经过加工而制成的毛制品

    又如:毳殿,毳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毳幔(毳帐);毳锦(一种精美的毛织物)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毳毳-汉语大词典

毳毳枝条柔嫩貌。
●《说郛》卷二五引宋陈翥《桐谱》:“飞子结孕,披抵抽萌。条毳毳以嫩耸,叶茸茸而绿成。”

毳-中華語文大辭典

毳毳ㄘㄨㄟˋcuì1.〈書〉鳥獸的細毛。[例]鳥~∣~毛∣~縷。2.〈書〉指毛織物。[例]~錦|~衣|荷旃被~。3.〈書〉脆弱;不堅韌。通「脆」。[例]是事小敵~,則偷可用也(《荀子‧議兵》)。4.〈書〉食物酥鬆,容易咬碎。通「脆」。[例]甘~。5.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uì

1、[毳毛]cuì máo

医学上指除头发、阴毛、腋毛以外,其他部位所生的细毛。

2、[毳毳]cuì cuì

枝条柔嫩貌。

3、[雪毳]xuě cuì

鸟兽的白色细毛。

4、[毳客]cuì kè

指僧人。因僧穿毳衲,故称。

5、[鹓毳]yuān cuì

鸳、鹭的羽毛。

6、[鸿毳]hóng cuì

鸿雁的细毛。借指轻微之物。

7、[毛毳]máo cuì

1.鸟的细毛。 2.兽的毛皮。

8、[毳服]cuì fú

1.毛皮制的衣服。 2.旧亦用以借称少数民族服装。

9、[柔毳]róu cuì

1.柔软的皮毛。南朝 宋 谢庄《谢赐貂裘表》:“匭发衽开,玄华有曜。靡毫柔毳,黯鑑自凝。” 2.软弱,不坚强。《文子·道原》:“志弱者柔毳安静,藏於不取,行於不能,澹然无为。”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其安易持》:“及至人君失道,大臣怨懟,邻国不市,百官衰废,祸患已生,小弱柔毳。”

10、[毳褐]cuì hè

毛制的僧衣。

11、[鹅毳]é cuì

鹅绒;鹅毛。

12、[北毳]běi cuì

北方名贵的皮货。

13、[毡毳]zhān cuì

1.亦作“氊毳”。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置之度外,况沙漠之境,毡毳之域哉。”

14、[甘毳]gān cuì

同“甘脆”。《史记·刺客列传》:“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汉 桓宽《盐铁论·孝养》:“衣轻暖,食甘毳。”明 张居正《答奉常徐云岩》:“太翁尊师高年,宜朝夕奉进甘毳,娱悦其意,毋以世虑婴怀。”清 钱谦益《祭徐元晦母王夫人》:“小人有母,甘毳罔效,或闇而危,苟訾以笑。”

15、[素毳]sù cuì

白虎。古代传说白虎黑纹长尾,不食生物,不履生草,白虎出现为祥瑞之兆。

16、[纤毳]xiān cuì

细毛。

17、[轩毳]xuān cuì

指飞鸟。毳,细毛。

18、[毳罽]cuì jì

毛织品。

19、[毳裀]cuì yīn

毛毯。

20、[毳布]cuì bù

古代少数民族所织毛布。

21、[毳膻]cuì shān

牲畜的腥臊气。借指入侵者。

22、[驼毳]tuó cuì

即驼绒。

23、[毳幕]cuì mù

见“毳幙”。

24、[毳幙]cuì mù

亦作“毳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李善 注:“毳幙,毡帐也。”唐 王维《兵部起请露布文》:“毡裘之长,思嚮风以无阶;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获。”《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二年》:“东自 高丽,西至 波斯、乌长 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清 顾炎武《感事》诗之六:“毳幕诸陵下,狼烟六郡间。”

25、[鹤毳]hè cuì

1.鹤的羽毛。唐 姚合《过无可上人院》诗:“蚁行经古蘚,鹤毳落深松。”宋 苏轼《和陶还旧居·梦归惠州白鹤山居作》:“鹅城 亦何有,偶拾鹤毳遗。”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引 王穉钦《春昼》诗:“絮飘兼鹤毳,花落罥蛛丝。” 2.比喻白发。唐 白居易《香山居士写真诗》:“鹤毳变玄髮,鸡肤换朱颜。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

26、[毳帐]cuì zhàng

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27、[毳毼]cuì hé

一种毛织物。

28、[鷩毳]bì cuì

古礼服鷩冕与毳冕的并称。

29、[毳饭]cuì fàn

戏谑语。“毳”为三“毛”,毛通“无”,故“毳饭”犹言三“无”之饭。语出 宋 曾慥《高斋漫录》:“一日,钱穆父(钱勰)折简召 坡(苏軾)食‘皛饭’,坡 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 復召 穆父 食‘毳饭’,穆父 意 坡 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并不设食,穆父 馁甚,坡 曰:‘萝卜、汤、饭俱毛也!’穆父 嘆曰:‘子瞻 可谓善戏謔者也。’”原注:“毛音‘模’,京师俗语谓‘无’为‘模’。”后用以借称并无实物之酬答。

30、[毳衲]cuì nà

毛织衲衣,僧人所服。宋 陆游《赠枫桥化城院老僧》诗:“毳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纊两重,又加毳衲、駞茸之裘。”

31、[鸟毳]niǎo cuì

鸟腹细毛。

32、[毳锦]cuì jǐn

一种精美的毛织物。

33、[毳工]cuì gōng

北周 时负责制毡之官。

34、[毳囊]cuì náng

皮囊,皮袋子。

35、[反毳]fǎn cuì

反穿毛皮衣。旧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为反毳者。

36、[毳衣]cuì yī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 2.毛皮所制衣。 3.僧服的一种。

37、[氄毳]rǒng cuì

1.鸟兽身上的细毛。借指精致细软的毛皮。 2.指呢绒等毛织物品。

38、[毳裘]cuì qiú

毛皮衣服。

39、[毳袍]cuì páo

毛制的长衣。

40、[毳俗]cuì sú

旧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毳的反义词 毳的近义词 毳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毳能组什么词
  • 毳能组什么词语
  • 毳可以组什么词
  • 毳可以组什么词语
  • 毳字可以组什么词
  • 毳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毳字能组什么词
  • 毳字能组什么词语
  • 毳字开头的成语
  • 毳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