璏
拼音:wèi
释义:1.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古人佩剑,以带穿璏而系之腰间。
拼音
zhì笔顺
一 一 丨 ㇀ 𠃋 ㇇ 一 一 𠄌 丿 一 一 丿 丶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wè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玉制剑鼻。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璏-辞源3【璏】16画 1711·2 zhì (又讀wèi) ㄓˋ 直例切,去,祭韻,澄。脂部。玉製劍鼻。卽銜劍柄下端與劍身相連處的玉飾。後代稱昭文帶。漢書九九上 王莽傳“卽解其瑑”唐 顔師古 注:“瑑字本作璏,從王,彘聲。後轉寫者訛也。瑑,自雕瑑字耳,音篆也。”太平御覽八〇四引 漢書作“璏”。參閲 清 錢泳 履園叢話二 玉昭文帶、吳大澂 古玉圖考 璏。
璏-中華大字典1、璏讀音:直例切,音滯,于歲切,音衞,霽韻。王伐切,音越,月韻。釋文:
❶劒鼻玉也。見《說文》。
❷同衞。《漢書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
〔注〕:標首鐔衞用玉。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同。
❸通瑑。《漢書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耳。
〔注〕:瑑作~。雕刻也。古字通用。師古曰。瑑本作~。後轉寫者訛也。
〔按正字通云。瑑與瑑別。師古說是〕。
❹通㻰。見《類篇》。
2、瑑讀音:柱戀切,音傳,霰韻。柱兗切,音篆,銑韻。陳尼切,音墀,支韻。釋文:
❶圭璧上起兆~也。周禮曰。~圭璧。見《說文》。《段注》:周禮先鄭注云。~有圻鄂。~、起也。許云起兆~。與先鄭說合。兆者垗也。營域之象。先鄭所謂垠堮也。
〔按桂注。兆~當爲垗堟。聲相近。垗、畔也。堟、耕發土也。又王本作雕刻圭壁上起兆~也。注云。雕當作彫。玉篇。圭有圻鄂。似烏絲闌〕。
❷文飾也。《考工記玉人》:~圭璋。八寸。
〔按漢書董仲舒傳。良玉不~。注。~、謂琢刻爲文也〕。
3、㻰讀音:于劌切,音衞,霽韻。釋文:
❶劒鼻玉。見《五音集韻》。
❷璏或字。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剑璏]jiàn zhì
古代装饰宝剑上的玉饰之一,穿系于腰带上,即可将剑固定于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