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wěi

释义: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2.非法的,不为人民所承认。

组词

作伪 智伪 行伪 百伪 假伪 伪蔽 伪妄 伪夫 伪荆卿 伪孔传 伪君子 伪命题 去伪存真 不辨真伪 真伪莫辨 假冒伪劣 化性起伪 弃伪从真 以伪乱真

拼音

wěi

笔顺

丿 丿 𠃌

同音字

拼音为wě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基础解释

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装。~造。作~。~钞。去~存真。 2.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政权。~军。~组织。

详细解释

〈形〉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2.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伪-汉语大词典

伪(I)wěi
ㄨㄟˇ
1.人为。
●《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汉王充《论衡·明雩》:“天至贤矣,时未当雨,伪请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听请之类也。”
2.奸伪;欺诈。
●《书·周官》:“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孔传:“言当恭俭惟以立德,无行奸伪。”
●《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史记·日者列传》:“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有人者进,有财者礼,是伪也。”
3.伪装;假装。
●《左传·文公十三年》:“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视从史益骄不逊,伪疾经年,舆归东都。”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察卒,汾阳伤之,吾因伪丈夫衣冠,投名为察弟,请事汾阳。”
●沈钧儒《〈申屠氏〉序言》:“六一立使人以礼葬昌,于是女伪为色喜,艳装入室,六一既至,即以匕首刺之帐中,并杀其侍者二人。”
4.虚伪;虚假。
●《易·系辞下》:“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孔颖达疏:“情为实情,伪为虚伪。”
●《淮南子·俶真训》:“是故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
●唐韩愈《桃源图》诗:“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清恽敬《康诰考上》:“马氏融、王氏肃皆以‘康’为国名,与孔传合。孔传伪,不足信。”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由我看来,大约北人直爽,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伪。粗自然比伪好。”
5.僭伪。指非法的政权。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遂乃宴安昏宠,叨昧伪封。”
●宋岳飞《奏乞出师札子》:“前功不遂,致使战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
●《花月痕》第四五回:“肇受投贼,受了伪职,踞了枞阳,拥有淮北千余里盐利。”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日本侦探的嗅觉真象猎犬一样的敏锐,他们当然是接到山海关伪警察署的报告了。”
6.通“帷”。
●《礼记·丧大记》:“饰棺……素锦褚,加伪荒。”
郑玄注:“伪,当为‘帷’。”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随部》:“伪,假借为‘帷’……伪、帷一声之转。”
7.通“为”(wei)。实行。
●《逸周书·史记》:“昔有林氏上衡氏争权,林氏再战而胜,上衡氏伪义弗克,俱身死国亡。”
●《淮南子·齐俗训》:“夫乘奇技伪邪施者,自足乎一世之间;守正脩理,不苟得者,不免乎饥寒之患。”
8.通“为”(wei)。替。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辞不往,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
●《史记·楚世家》:“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而令齐必逐田婴。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今王逐婴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伪(II)e
ㄜˊ
1.通“讹”。改变;变化。
●《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王逸注:“伪,犹变也。青蝇变白使黑,变黑成白,以喻谗佞。”
●《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
颜师古注:“伪,读曰‘讹’。讹,化也。”南伪,《书·尧典》作“南讹”,《史记·五帝本纪》作“南为”。
2.通“讹”。错误;差错。参见“伪谬”。
3.通“吪”。动。
●《集韵·平戈》:“吪,《说文》:‘动也。’引《诗》‘尚寐无吪’,或作‘伪’。”
●章炳麟《文学说例》:“﹝《方言》﹞‘伪(音讹)谓之仡。’注:‘船动摇之貌也。’今南人皆谓动摇船曰‘划’,则其遗语也。”
伪(III)gui
ㄍㄨㄟˋ
钱币。
伪(IV)wei
ㄨㄟˊ
义未详。

伪-漢語大字典


伪“偽”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ěi

1、[伪造]wěi zào

假造:~证件。~历史。

2、[伪装]wěi zhuāng

1.假装:~公正。 2.为了不让人看到真实面目而作的装饰打扮:剥去敌人的~。 3.军事上指荫蔽自己和迷惑敌人的措施。通常分天然伪装和人工伪装。

3、[真伪]zhēn wěi

真的和假的:~莫辨。

4、[伪劣]wěi liè

属性词。冒牌的、质量低劣的:~商品。~书画。

5、[虚伪]xū wěi

不真实;不实在;做假:这个人太~。他对人实在,没有一点儿~。

6、[伪满]wěi mǎn

指满洲国。

7、[伪娘]wěi niáng

暂未释义

8、[作伪]zuò wěi

制造假的,冒充真的(多指文物、著作等)。

9、[伪军]wěi jūn

抗日战争时期对汉奸军队的总称。

10、[伪善]wěi shàn

伪装的善良;虚假的慈善:~者。~的面孔。

11、[伪证]wěi zhèng

假造的证据,指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翻译人故意做出的虚假证明、鉴定和翻译。

12、[伪作]wěi zuò

1.假托别人名义写作诗文或制作艺术品。 2.假托别人写作的诗文或制作的艺术品。

13、[敌伪]dí wěi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时期。没收~财产。

14、[伪币]wěi bì

伪造的钱。

15、[伪钞]wěi chāo

假造的钞票。

16、[伪饰]wěi shì

假装。

17、[伪托]wěi tuō

在著述、制造等方面假托别人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

18、[伪书]wěi shū

1.中国古书中,作者隐匿本名而托名前人的作品;或作者姓名和作品时代不可靠的作品。 2.假造的文件。

19、[伪经]wěi jīng

假造的经典。

20、[伪称]wěi chēng

假冒,假的名字的叫法。

21、[伪诈]wěi zhà

欺诈。

22、[积伪]jī wěi

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23、[诚伪]chéng wěi

真诚与虚伪。

24、[猾伪]huá wěi

奸刁诈伪。

25、[伪言]wěi yán

1.假话。亦谓说假话。 2.人为之言,造作之言。

26、[伪缪]wěi miù

见“伪谬”。

27、[智伪]zhì wěi

智巧伪行。

28、[暗伪]àn wěi

昏昧诈伪。

29、[乖伪]guāi wěi

谬误。

30、[伪端]wěi duān

诈伪的事端。

31、[伪臣]wěi chén

1.诈伪之臣。 2.非法政权的臣子。

32、[侈伪]chǐ wěi

放纵僭伪。

33、[伪易]wěi yì

作假偷换。

34、[伪定]wěi dìng

犹言表面平定。

35、[伪心]wěi xīn

犹欺心。

36、[伪论]wěi lùn

犹谬论,邪说。

37、[伪凤]wěi fèng

假凤凰。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 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 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

38、[伪辩]wěi biàn

犹诡辩。

39、[情伪]qíng wěi

1.真假;真诚与虚伪。《易·繫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近古易悉,情伪可求。”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伏惟 太祖 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情伪相攻,机械百出,倏去倏来,终反故辙。” 2.犹虚实。《新唐书·王锷传》:“鍔 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 悉知之。”《新唐书·李愬传》:“众愿为 愬 死,故山川险易与贼情伪,一能晓之。”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出为兵备道,使山川扼塞形势,兵之强弱,将之材駑,四夷之情伪,无不瞭於平日。” 3.弊病。《管子·七法》:“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新唐书·于志宁传》:“当 周 德既衰,诸侯盛彊,征伐竞兴,情伪於是乎生,变诈於是乎起,有以臣召君、取威定霸之事。”宋 陈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书书》:“天下之情伪,岂一人之智虑所能尽防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

40、[伪怠]wěi dài

欺诈懈怠。

近义词

wěi

1、[]jiǎ

1、[]jià

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2.假定。3.假如。4.借用。5.姓。

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反义词

wěi

1、[]zhēn

1.真实(跟“假、伪”相对):~心诚意。千~万确。去伪存~。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的。 2.的确;实在:时间过得~快!。“人勤地不懒”这话~不假。 3.清楚确实:字音咬得~。黑板上的字你看得~吗? 4.指真书:~草隶篆。 5.人的肖像;事物的形象:写~。传~。 6.本性;本原:返璞归~。 7.姓。

相关字词

伪的反义词 伪的近义词 伪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伪能组什么词
  • 伪能组什么词语
  • 伪可以组什么词
  • 伪可以组什么词语
  • 伪字可以组什么词
  • 伪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伪字能组什么词
  • 伪字能组什么词语
  • 伪字开头的成语
  • 伪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