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真伪
拼音
bù biàn zhēn wě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biàn的字 拼音为zhēn的字 拼音为wě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bian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辨:辨别,分辨。
真: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
伪:假,虚假。
词典解释
不辨真伪-中华成语大词典不辨真伪
【拼音】:bù biàn zhēn wěi
解释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
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馋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差别,不辨真伪。”
示例
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
真假难辨、鱼目混珠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用于处事
英文
be u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genuine from the imitation
日文
真偽(しんぎ)の見分けがつかない
法文
ne pouvoir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出处
引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帝夜使宫官至二人所,士及开营内之;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中不辨真伪。”竟留使者至明。帝闻而叹曰:“真将军也!”
明-冯梦龙-第三十九回-《东周列国志》: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认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宋-许应龙--《破朋党札子》:自古欲空人之国而尽去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主之势而蔽其聪明者,亦进朋党之说。此言一入则无分可否,不辨真伪,一概而去之,遂至朋家作仇,兆衅无已。
明-李东阳--《顺天府乡试策问》:或保郭禛而不愿易名,或得智高不辨真伪而不以奏功。
故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帝夜使宫官至二人所,士及开营内之;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中不辨真伪。”竟留使者至明。帝闻而叹曰:“真将军也!”
明-冯梦龙-第三十九回-《东周列国志》: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认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宋-许应龙--《破朋党札子》:自古欲空人之国而尽去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主之势而蔽其聪明者,亦进朋党之说。此言一入则无分可否,不辨真伪,一概而去之,遂至朋家作仇,兆衅无已。
明-李东阳--《顺天府乡试策问》:或保郭禛而不愿易名,或得智高不辨真伪而不以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