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tiē

释义:1.安定;稳妥。2.顺从;服从。3.同“{贴}”。粘附;。4.靠近。5.下垂。

组词

妥帖 熨帖 服帖 伏帖 安帖 宁帖 平复帖 中秋帖 淳化阁帖

拼音

tiē

笔顺

𠃌 𠃍
“巾”框形端正,宽窄合理,竖画居中直下。“占”竖画直长,横画稍短,下口大小适中,中心与上竖相对。

同音字

拼音为tiē的字 拼音为tie的字

基础解释

1.服从;顺从。2.妥当;稳当。3.姓。

详细解释

〈形〉

  1.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2. 安定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3. 安静

    帖,静也。——《广雅》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动〉

  1.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3. 紧挨着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4. 砌垒

    帖石防溃岸。——唐· 杜甫《早起》

  5. 添补,增添 。

  6. 如:帖例(帖附前例)

  7. 典押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8. 另见 tiě;tiè

〈名〉

  1. 官府文书,公文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2. 证券;单据;凭证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

  3.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

  4.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5.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6. 如:招帖

  7.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8. 箭靶

    箭头破帖浑无敌。——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9.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

  10. 标签

    以纸帖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

〈量〉

  1.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2. 如:一帖药

  3. 另见 tiē;tiè

〈名〉

  1.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 写在帛上的书签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3. 名册,名簿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4.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

  5.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6.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7. 如:碑帖;字帖;画帖

  8. 对联;联语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又如:春帖(春联)

  9. 另见 tiē;tiě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帖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帖帖ㄊㄧㄝ ㄊㄧㄝtiē tiē①貼近、平貼的樣子。唐.韓偓〈雨中〉詩:「獨自上西樓,風襟寒帖帖。」②安靜誠服的樣子。唐.韓愈〈施先生墓銘〉:「時先生之說二經,來太學,帖帖然坐諸生下,恐不卒得聞。」宋.梅堯臣〈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詩:「我馬臥我庭,帖帖垂頸耳。」③安穩平靜。唐.杜牧〈燕將錄〉:「唯燕未得一日之勞,為子孫壽後世,豈能帖帖無事乎?」④形容平淡無奇。《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司馬遷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戰國文氣象。」

帖帖-汉语大词典

帖帖1.形容帖伏收敛之貌。
●《释名·释床帐》:“床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宋梅尧臣《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明刘基《大热遣怀》诗:“渡水翅帖帖,守门口舑舑。”
2.安稳貌。
●唐杜牧《燕将录》:“唯燕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事乎?”
●明唐顺之《答李中溪御史》:“苞苴不行于上,怨毒不结于下,天下可以卧而帖帖矣。”
3.逼近、贴近貌。
●唐韩偓《雨中》诗:“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元萨都剌《绣鞋》诗:“罗裙习习春风轻,莲花帖帖秋水擎。”
●清阮元《冒雨由缙云趋丽水》诗:“迷漫十步外,白雪飞帖帖。”
4.温顺;服帖。
●唐韩愈《施先生墓志铭》:“贵游之子弟,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
●宋费衮《梁溪漫志·<闻见后录>论田横》:“其意谓同心协力,数百人萃于一国,彼岂终帖帖者耶?”
●明宋濂《章公神道碑》:“乃诛其首叛者,余皆帖帖。”
5.平淡无奇。
●《朱子语类·论文上》:“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战国文气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iē

1、[妥帖]tuǒ tiē

恰当;十分合适:用词~。安置得妥妥帖帖。

2、[熨帖]yù tiē

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2.心里平静: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得他心里十分~。 3.舒服:他身上不~,要回家躺一会儿。 4.(事情)完全办妥:这事不办~,我不能走。

3、[发帖]fā tiē

一般指在论坛或者贴吧发表文字或者图片或者包括音乐视频的综合性作品。

4、[回帖]huí tiē

旧时收款人收款后回复汇款人的单据。

5、[转帖]zhuǎn tiē

谓辗转送帖知会。

6、[帖服]tiē fú

服贴;顺从。

7、[帖息]tiē xī

1.驯服;平服。唐 无名氏《李謩》:“李生 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史·熊概传》:“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於是奸宄帖息。” 2.安息,安宁。宋 沉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公不为动,閭里帖息。”《宋史·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明 宋濂《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铭》:“至顺 元年,迁 河东、山西 道肃政廉访使,薅姦剔秽,煦其朽枯,境内帖息。” 3.补贴利息。《宋史·食货志下一》:“两浙路 钞旁定帖息钱,湖、常、温、秀 州无额上供钱,淮南路 添酒钱等,并行截节,更不充应奉支用。”

8、[身帖]shēn tiē

旧时表明身份的证件。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牙税,乃市侩之身帖,以一帖凡蔽数十人。”

9、[故帖]gù tiē

先前的法帖。

10、[凝帖]níng tiē

犹安定。

11、[帖席]tiē xí

贴卧席上。喻安稳。明 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言致理安民》:“隆庆 间,仕路稍清,民始帖席。”《明史·熊廷弼传》:“廷臣咸谓 辽 必亡,而今且地方安堵,举朝帖席,此非不操练不部署者所能致也。”清 钱谦益《临安王君墓表》:“在諫垣五年,朝右皆不能帖席,而君之祸遂不可解矣。”

12、[年帖]nián tiē

即春帖。宋 时由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帖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简称春帖。明 时又称年帖。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仁智等殿宫》:“自 宣德 间,置中书舍人数员,供事 文华门 东廊,备上宣唤写门联、年帖之属。”

13、[祖帖]zǔ tiē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 三年,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清 查慎行《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诗:“《淳化》祖帖絶难得,南渡摹勒传 淳熙。”

14、[论帖]lùn tiē

上级对下级的手令。

15、[牙帖]yá tiē

旧时捐税之一种。牙商或牙行纳税后取得牙帖,方准营业。清 史致谔《禀左宗棠书》:“上年釐税之外,尚有另办户捐、牙帖等捐。”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查税契》:“其每年收税底簿及更换牙帖,俱宜查缴,不得存留。”

16、[帖敕]tiē chì

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南齐书·江祏传》:“祏 兄弟与 暄 及 始安王 遥光、尚书令 徐孝嗣、领军 萧坦之 六人,更日帖敕,时呼为‘六贵’。”《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更直内省,分日帖敕。”胡三省 注:“帖敕者,於敕后联纸书行,所谓画敕也。”

17、[由帖]yóu tiē

登记赋税数额的票券。

18、[部帖]bù tiē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

19、[谤帖]bàng tiē

毁谤别人的帖子。

20、[填帖]tián tiē

唐 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

21、[模帖]mó tiē

亦作“橅帖”。照帖摹写。

22、[平帖]píng tiē

平展地紧挨着;按平。

23、[传帖]chuán tiē

1.指下达的文书。 2.指下达文书。

24、[招帖]zhāo tiē

见“招贴”。

25、[稳帖]wěn tiē

1.稳当妥帖。 2.安慰;宽慰。

26、[补帖]bǔ tiē

见“补贴”。

27、[贷帖]dài tiē

借债的字据凭证。《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匡范 ﹞忧悸而卒,曦 祭赠甚厚。诸省务以 匡范 贷帖闻,曦 大怒。”胡三省 注:“贷帖,贷钱之文书也。”

28、[剪帖]jiǎn tiē

见“剪贴”。

29、[帖黄]tiē huáng

贴黄。唐 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 杨復恭 夺宰相权之失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 崇禎 元年三月。”

30、[全帖]quán tiē

旧时礼帖的一种。用红纸制,共有十面,横迭而成。用全帖表示恭敬郑重之意。

31、[驾帖]jià tiē

明 代,秉承皇帝意旨,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32、[泉帖]quán tiē

旧指 泉州 翻刻的《淳化阁帖》。

33、[俯帖]fǔ tiē

见“俯首帖耳”。

34、[调帖]diào tiē

见“调贴”。

35、[诗帖]shī tiē

写诗的纸片。亦借指诗稿。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绍兴 兵至,姑谿 诗帖两牛腰,併与 山谷 墨妙,为之一空。”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又求观 黄石斋 诗帖。”戴望舒《赠内》诗:“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

36、[晋帖]jìn tiē

指 晋 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

37、[教帖]jiào tiē

公侯、大臣的书面命令。

38、[擡帖]tái tiē

见“抬贴”。

39、[读帖]dú tiē

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40、[括帖]kuò tiē

犹帖括。

tiě

1、[请帖]qǐng tiě

邀请人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观看演出等送去的通知。

2、[帖子]tiě zi

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

3、[喜帖]xǐ tiě

要举行婚礼之前发出的请帖。

4、[名帖]míng tiě

名片。

5、[庚帖]gēng tiě

也叫八字帖。封建婚姻制度下,男女双方订婚时互换的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6、[谢帖]xiè tiě

受人礼物后表示答谢的回帖。

7、[军帖]jūn tiě

古代指军事文告。

8、[换帖]huàn tiě

旧时朋友结拜为异姓兄弟时,交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儿:~弟兄。

9、[黑帖]hēi tiě

无名帖。

10、[府帖]fǔ tiě

即军帖。

11、[帖发]tiě fā

行文发送。

12、[门帖]mén tiě

门对儿。

13、[柬帖]jiǎn tiě

泛指信札、请帖等。

14、[春帖]chūn tiě

〈方〉春天张贴的写有吉祥话的纸片。

15、[下帖]xià tiě

送请帖。

16、[帖写]tiě xiě

清 时衙门中抄写小吏。

17、[帖试]tiě shì

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

18、[报帖]bào tiě

用大红纸写的报喜单。

19、[帖头]tiě tóu

差役。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宋史·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始以陆运,既差帖头,又役车户,贫人惧役,连岁逋逃。今悉罢之,二利也。”

20、[礼帖]lǐ tiě

犹礼单。指请柬。

21、[帖墨]tiě mò

犹帖经。

22、[揭帖]jiē tiě

古时监察部门长官揭发不法官吏的一种文书;也指旧时张帖的启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23、[禀帖]bǐng tiě

旧时百姓向官府有所报告或请求用的文书。

24、[帖书]tiě shū

犹帖字。

25、[帖字]tiě zì

谓熟记经书以应帖试。

26、[帖文]tiě wén

犹帖经。

27、[线帖儿]xiàn tiě ér

亦作“线帖儿”。即线箧。

28、[帖括派]tiě kuò pài

明 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

29、[鱼书雁帖]yú shū yàn tiě

泛指书信。

30、[五言试帖]wǔ yán shì tiě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31、[唐临晋帖]táng lín jìn tiě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tiè

1、[字帖]zì tiè

〈名〉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

2、[画帖]huà tiè

临摹用的图画范本。

3、[碑帖]bēi tiè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多供欣赏或习字时临摹用。

4、[临帖]lín tiè

照着字帖练习写字(多指毛笔字)。

5、[法帖]fǎ tiè

供人临摹或欣赏的 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法:标准,规范。

6、[帖学]tiè xué

1.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 2.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7、[鹅羣帖]é qún tiè

亦作“鹅群帖”。世传为 王羲之 子 献之 手笔,实为 南朝 宋 以后好事者傅会 王羲之 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清 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字倣《鹅群帖》,文成鸡卵碑。”参阅 宋 黄庭坚《山谷题跋·鹅群帖》、宋 黄伯思《东观馀论·法帖刊误下》。亦省称“鹅帖”。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凡遇名流,即索新句,视其地之宽窄,以为字之大小,或作《鹅帖》行书,或作蝇头小楷。”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帖的反义词 帖的近义词 帖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帖能组什么词
  • 帖能组什么词语
  • 帖可以组什么词
  • 帖可以组什么词语
  • 帖字可以组什么词
  • 帖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帖字能组什么词
  • 帖字能组什么词语
  • 帖字开头的成语
  • 帖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