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sì

释义:1.接续,继承。2.子孙。

组词

继嗣 嗣位 嗣后 子嗣 嗣产 后嗣 嗣承 嗣王 嗣德 嗣宗 稷嗣君 克嗣良裘 嗣后不能 覆宗绝嗣 罚弗及嗣

拼音

笔顺

𠃍 𠃌 𠃌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基础解释

1.继续;继承:~续。~位。 2.子孙:后~。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3.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4. 过继 。

    如:嗣母(继母)

  5. 通“司”。主持,掌管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2. 后代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形〉

  1. 次,第二的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又如:嗣岁(来年)

〈副〉

  1. 接着,随后 。

    如:嗣后(自此以后)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嗣-中華語文大辭典

嗣ㄙˋsì1.繼承;接續。[例]~子|~位。2.後代子孫;繼承人。[例]子~|後~|絕~。3.姓。

嗣-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嗣 sì
❶繼承。
《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産而死,誰其~之?
柳宗元《六逆論》:
宋襄~而子魚退,乃亂。(宋襄、子魚:人名。)
又繼承人。
柳宗元《封建論》:
卒不能定魯侯之~。(卒:終究。)
❷子孫,後代。
《尚書·大禹謨》:
罰弗及~,賞延于世。
《晉書·王濬傳》:
恩寵之號墜於近~。
❸隨後。
曹操《蒿里行》:
勢力使人争,~還自相戕(qiāng)。(戕:殺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子嗣]zǐ sì

指儿子(就传宗接代说)。

2、[嗣后]sì hòu

以后。

3、[嗣子]sì zǐ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 2.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 纵,学於 樊宗师,士大夫多称之;长子 元一 ……次子 景阳、景长,皆举进士。”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嗣子》:“又﹝ 昌黎 ﹞《节度使李公墓誌铭》云:公有四子,长曰 元孙,次曰 元质,曰 元立,曰 元本。元立、元本 皆 崔氏 出。‘葬得日,嗣子 元立 与其昆弟四人请铭於 韩氏。’昌黎 所谓嗣子,与《汉书》正同,皆所谓嫡长子也。盖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出,而不得为嗣子。” 3.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4、[后嗣]hòu sì

后代子孙。

5、[绝嗣]jué sì

没有子孙后代。

6、[皇嗣]huáng sì

皇子。后亦指皇太子。

7、[继嗣]jì sì

1.过继。 2.继承者。

8、[嗣母]sì mǔ

出继的儿子称所继嗣一方的母亲。

9、[嗣主]sì zhǔ

继位的君王。

10、[嗣君]sì jūn

1.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杜预 注:“宋元公 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 庐陵王 义真、少帝 见害,泰 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託,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 恽敬《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 2.称皇太子为嗣君。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 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 3.称别人的儿子。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 者,曹楝亭 织造之嗣君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成德 侍中与 顾梁汾 交最密……一夕,﹝ 梁汾 ﹞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 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

11、[还嗣]hái sì

旧时指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嗣子仍回本族。

12、[系嗣]xì sì

继嗣。

13、[嗣兴]sì xīng

继承并振兴。

14、[辅嗣]fǔ sì

指 三国 魏 王弼。

15、[嗣岁]sì suì

《诗·大雅·生民》:“载燔载烈,以兴嗣歳。”毛 传:“兴来岁,继往岁也。”郑玄 笺:“嗣岁,今新岁也。”后以“嗣岁”指来年、新的一年。宋 苏轼《杭州祷观音祈晴文》:“永惟嗣岁之忧,将有流离之惧。”宋 苏辙《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之一:“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16、[嗣适]sì shì

承嗣的嫡子。《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陆德明 释文:“适,丁歷切,本又作嫡。”

17、[嗣统]sì tǒng

谓继承皇位。宋 叶适《张令人墓志铭》:“新天子嗣统,急召使至。”《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年二月间,正德爷 晏驾,嘉靖爷 嗣统。”《清史稿·礼志三》:“明 神 憙 二宗,法纪坠失,愍帝 嗣统,事无可为。”

18、[嗣训]sì xùn

谓继承先王之道。

19、[嗣父]sì fù

继续;继承。嗣父:继父。

20、[世嗣]shì sì

1.犹世嫡。 2.家世、后代。

21、[追嗣]zhuī sì

犹接续。

22、[孤嗣]gū sì

无父的子嗣,遗孤。

23、[乏嗣]fá sì

没有后代。

24、[嗣事]sì shì

谓继续从事。

25、[稷嗣]jì sì

指 汉 叔孙通。初仕 秦,后归 汉,拜博士,号 稷嗣君,为 汉王 制礼,官至丞相。

26、[嗣历]sì lì

谓应历数而继皇位。

27、[嗣芳]sì fāng

指承继前贤者。

28、[嗣述]sì shù

继承并遵循。

29、[入嗣]rù sì

指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

30、[王嗣]wáng sì

王位继承者。《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携王 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我,王嗣也,吾欲求之。”

31、[建嗣]jiàn sì

确定继承人。

32、[嗣王]sì wáng

继位之王。

33、[嗣服]sì fú

1.谓继承先人的事业。 2.指继承帝位。

34、[嗣徽]sì huī

语本《诗·大雅·思齐》:“大姒 嗣徽音。”郑玄 笺:“徽,美也。嗣 大任 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高亨 注:“嗣,继也。徽音,美誉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

35、[嫡嗣]dí sì

1.嫡子。《左传·文公七年》:“穆赢 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陆德明 释文:“适,本又作嫡。” 2.指皇位承继人。《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前太子 卬 顽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后诸子更相诬告,迄今嫡嗣未知所定,朕甚伤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安国君 爱妾 华阳夫人,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 华阳夫人 耳。”

36、[胤嗣]yìn sì

后嗣,后代。

37、[贤嗣]xián sì

贤良的后代。 宋 洪适 《祭陈安抚父文》:“ 季祉 贤嗣,诗礼饱闻,拾芥巍科,颺声荣路。” 明 刘基 《父永嘉郡公诰》:“士有厚德而立报,虽不在其身,必有贤嗣而得时,足以大其后。” 清 查慎行 《长寿庵坐湛庵禅师方丈听谈石公旧事》诗:“贤嗣真龙象,千钧独力担。”

38、[嗣音]sì yīn

1.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 2.指连续传寄的音信。宋 曾巩《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3.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清 陈鳣《对策·文选》:“唐 宋 元 明,各有沿袭;班 扬 张 左,孰可嗣音?”严复《<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39、[嗣孙]sì sūn

1.谓承嗣的子孙。 2.指孙子。

40、[嗣绍]sì shào

犹继承。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嗣的反义词 嗣的近义词 嗣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嗣能组什么词
  • 嗣能组什么词语
  • 嗣可以组什么词
  • 嗣可以组什么词语
  • 嗣字可以组什么词
  • 嗣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嗣字能组什么词
  • 嗣字能组什么词语
  • 嗣字开头的成语
  • 嗣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