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拼音:xí
释义: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3.习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4.(Xí)姓。
组词
习作 习得 习字 习惯 习俗 习题 习性 习见 习气 习惯法 练习生 练习曲 习家池 习而不察 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习非成是 习与性成 积习难改 陈规陋习 凉风习习拼音
xí笔顺
𠃌 丶 ㇀横折钩端正,末端稍带弯度,两点稍靠上安放。
同音字
拼音为xí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1.学习;复习;练习:自~。实~。~艺。修文~武。 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见。~闻。~以为常。 3.习惯:积~。恶~。相沿成~。 4.姓。详细解释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动〉
〈名〉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习习-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習習
习习-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習習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í
1、[习惯]xí guàn
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成自然。对这里的生活还不~。 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好~。不良~。
2、[习气]xí qì
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官僚~。不良~。
3、[学习]xué xí
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文化。~先进经验。 2.效法:~他的为人。
4、[习以为常]xí yǐ wéi cháng
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5、[自习]zì xí
学生在规定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
6、[练习]liàn xí
1.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心算。~写文章。 2.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题。~本。做~。交~。
7、[实习]shí xí
在教师或实际工作者的指导下,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取得实践经验、提高理论水平、锻炼工作能力。
8、[复习]fù xí
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功课。~提纲。
9、[习俗]xí sú
习惯和风俗:民族~。山村~。
10、[演习]yǎn xí
实地练习(多指军事的):海军~。实弹~。消防~。
11、[见习]jiàn xí
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技术员。在工厂~三个月。
12、[补习]bǔ xí
为了补足某种知识,在业余或课外学习:~外语。~学校。
13、[预习]yù xí
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14、[习题]xí tí
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解答。
15、[陋习]lòu xí
不好的习惯:陈规~。
16、[习性]xí xìng
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
17、[研习]yán xí
研究学习:~山水画。
18、[恶习]è xí
坏习惯,多指赌博、吸食毒品等:沾染~。痛改~。
19、[习得]xí dé
指学习和掌握,因学习、练习而掌握。近义词:获得
20、[习武]xí wǔ
练习武事;练习武艺。《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21、[习作]xí zuò
1.练习写作。 2.练习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每周交一篇~。
22、[修习]xiū xí
1.演习;练习。《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 天水、陇西、安定、北地 处势迫近 羌 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至乃讲试累月,督以楚挞,昼夜修习,废寝与食。” 2.学习;研习。《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为政严苛,国学有墯游不修习者,重加檟楚,生徒惧焉,由是修业颇进。”唐 白居易《六十救学者之失》:“此由官失其业,师非其人,故但有修习之名而无训导之实也。”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小生造物低,闭了选场,在状元店修习一年,今年春榜动,却去应举去。” 3.修行。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将登名山,服食养性,非有废也,事不兼济,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天寳 中,河南 緱氏县 东 太子陵 仙鹤观,常有道士七十餘人,皆精专修习,法籙斋戒皆全。”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 王继业 ﹞诣闕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詔择名山修习。”清 龚自珍《长相思》词序:“既为祷祝之词,又以见山川清福,亦须从修习而来,殆不可妄得也。” 4.修养;涵养。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卷四:“盖公之宽大仁恕出於天性,不假修习。”
23、[习习]xí xí
1.形容风轻轻地吹的样子。 2.鸟屡飞的样子。
24、[温习]wēn xí
复习:~功课。
25、[传习]chuán xí
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艺等。
26、[讲习]jiǎng xí
1.讲授和学习:~班。 2.研习:~学问。
27、[习水]xí shuǐ
谓熟习水性。
28、[习字]xí zì
练习写字。
29、[教习]jiào xí
1.教导;教学。 2.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由一学士给这些人上课,即称教习。清代沿用此制。清末兴办学堂,其教师也沿称为教习。
30、[积习]jī xí
长期形成的习惯(多指不良的):~甚深。~难改。
31、[旧习]jiù xí
旧的习惯或习俗:~难改。陈规~。
32、[熟习]shú xí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业务。他很~果树栽培知识。
33、[风习]fēng xí
风俗习惯。清 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风习使之然,诗书狥然诺。”清 吴敏树《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 毛西垣 ﹞客游 贵阳 时,取 黔中 苗 俗事,以其族类举之,各为咏歌,成《竹枝》百首,多言男女配合可嗤笑事,而其他风习皆具焉。”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在而今的 雒家庄 上,那套相沿多年的风习全都改了。”
34、[习见]xí jiàn
经常见到:~不鲜。这种情况一向为人们所~。
35、[习尚]xí shàng
风尚:社会~。
36、[习用]xí yòng
经常用;惯用:~语。
37、[新习]xīn xí
新的习气;新的气派。
38、[惯习]guàn xí
习惯。
39、[习染]xí rǎn
1.沾染(不良习惯)。 2.坏习惯:革除~。
40、[诵习]sòng xí
诵读而熟习,也指诵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