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
拼音:qǐ
释义:1.请求对方给予;讨。
组词
乞巧 乞求 行乞 乞丐 摇尾乞怜 乞讨 乞食 乞援 求乞 乞怜拼音
qǐ笔顺
丿 一 ㇈撇画斜度、长度适中;横画稍短,横折弯钩转折圆转自然,钩底要平,出钩向上。
同音字
拼音为qǐ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1.向人讨;乞求:~怜。~食。~援。 2.姓。详细解释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引申为请求,希望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被;叫 [be+…-ed]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乞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又如:乞俭(乞丐)
姓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乞 qǐ
① 动乞求。《班超告老归国》:“上书~归曰。” ② 动乞讨。《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为囚瞄之不暇。” qì
① 动给;给予。《晋书·谢安传》:“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汝。’” ② 动特指讨饭。《韩非子·诡使》:“今死士之孤饥饿~于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
乞(I)q?
ㄑ〡ˇ
〔《广韵》去讫切,入迄,溪。〕
1.求讨;祈求;请求。
●《左传·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唐韩愈《郴州祈雨》诗:“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可否乞先生便中一查,见示。”
2.行乞。
●《晏子春秋·杂上十》:“景公睹婴儿有乞于涂者,公曰:‘是无归矣!’”
●《庄子·盗跖》:“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抱璧涂乞,无为贵宝。”
3.索取。见“乞米”。
4.贫穷。
●《宋书·后妃传·明恭王皇后》:“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5.姓。
●晋有乞宿云。见《晋书》。
乞(II)qi
ㄑ〡ˋ
〔《集韵》丘既切,去未,溪。〕
1.给,给与。
●《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唐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诗:“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
●金王若虚《别家》诗:“谁能置我无饥地,却把微官乞与渠。”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假借乞》:“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
2.犹被。
●《水浒传》第五二回:“李逵乞宋江逼住了,只得撇了双斧,拜了朱仝两拜。”一本作“吃”。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端的不知谁家妇女,谁的妻小,后日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
3.始终;一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怅怅良久,悲已而恨,面壁叫号,乞无应者。”一本作“迄”。
4.同“气”。气,气味。
●唐元稹《生春》诗之十:“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气部》:“气、气,古今字……又省作乞。”
5.同“气”。廪饩,官府供给之食。
●《晏子春秋·杂下二六》:“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饱,士之一乞也;炙三弋,士之二乞也;苔菜五卵,士之三乞也。”
●吴则虞集释引洪颐暖曰:“三‘乞’字皆当作‘气’。《说文》‘气’作‘气’,‘饩’作‘气’。此复借‘气’为‘饩’,故下云,‘有参士之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ǐ
1、[乞求]qǐ qiú
请求给予:~施舍。~宽恕。
2、[乞巧]qǐ qiǎo
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3、[乞讨]qǐ tǎo
向人乞求讨要(食物、钱等)。
4、[乞丐]qǐ gài
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5、[行乞]xíng qǐ
向人要钱要饭:沿路~。
6、[乞儿]qǐ ér
行乞的人。
7、[乞食]qǐ shí
要饭。
8、[乞降]qǐ xiáng
请求对方接受投降。
9、[求乞]qiú qǐ
请求人家救济;讨饭:沿街~。
10、[乞灵]qǐ líng
迷信的人指请求神佛帮助。现比喻求助于空幻的力量。
11、[乞墦]qǐ fán
《孟子·离娄下》:“﹝ 齐 人﹞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饜足之道也。”谓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后以“乞墦”指乞求施舍。
12、[寒乞]hán qǐ
1.小家子气,不大方;寒酸。 2.谓艺术作品风神不足、浅薄等。
13、[乞鞠]qǐ jū
见“乞鞫”。
14、[请乞]qǐng qǐ
请求。
15、[乞取]qǐ qǔ
1.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 2.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 3.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16、[乞夺]qǐ duó
夺取;索取。
17、[乞闲]qǐ xián
请求辞职。
18、[乞四]qǐ sì
复姓。
19、[乞祠]qǐ cí
1.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 2.指自请退职。
20、[讨乞]tǎo qǐ
向人要钱要饭等:沿街~。
21、[乞命]qǐ mìng
1.请求宽宥生命。汉 牟融《理惑论》:“武王 居病,周公 乞命,仲尼 有疾,子路 请祷。”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永安 年中,胡 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关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饶你性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叩头乞命,但言知悔。” 2.请求命令。《明史·左懋第传》:“必用臣经理,则乞命 弘范 同 绍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东 抚臣收拾 山东 以待。”
22、[乞哀]qǐ āi
乞求哀悯、饶恕。
23、[乞告]qǐ gào
请求;求讨。
24、[乞索]qǐ suǒ
1.犹乞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康僧渊 初过 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泉明 诣亲故乞索,随所得多少赎之。”元 王恽《觅风字歙砚诗赠侍其府尹》:“书生乞索态,殆是心贪邪?” 2.化缘。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詔不听持经像沿路乞索。” 3.索取。宋 叶适《宋武翼邵君墓志铭》:“场监至贱也,走书乞索日至。”
25、[丐乞]gài qǐ
求乞;乞求。唐 罗隐《谗书·市傩》:“故都会恶少年则以是时鸟兽其形容,皮革其面目,丐乞於市肆间,乃有以金帛应之者。”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蔡京 为相,欲要时誉,凡有丐乞,皆对其人面书‘中’字;莫不欢欣称颂。”《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强者攫夺,弱者丐乞。”
26、[乞借]qǐ jiè
求借。
27、[乞休]qǐ xiū
自请辞去官职。明 费经虞《乞休》诗:“八次乞休归不得,衰容病骨礼 瞿曇。”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堪舆》:“可 以卓异授 江 南一参将,五年后乞休归里。”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公为礼部尚书,年六十三,以老乞休。”
28、[乞士]qǐ shì
比丘的别称。
29、[乞援]qǐ yuán
请求援助:四处~。
30、[乞贷]qǐ dài
求借;求讨。
31、[乞外]qǐ wài
指京官请求到地方任职。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乞外名都重,分符宠命仍。”
32、[窃乞]qiè qǐ
盗贼和乞丐。
33、[告乞]gào qǐ
求乞。
34、[乞力]qǐ lì
1.方言。劳累。 2.复姓。
35、[乞身]qǐ shēn
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今 齐王 甚憎 仪,仪 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 仪 愿乞其不肖之身之 梁,齐 必兴师伐之。”《东观汉记·张况传》:“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宋 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总未涉世深,止知乞身易。”
36、[乞恕]qǐ shù
请求宽恕。
37、[乞米]qǐ mǐ
1.索取粮米。 2.求米;讨米。 3.见“乞米帖”。
38、[乞假]qǐ jiǎ
1.借贷。 2.请托。 3.请假。
39、[乞头]qǐ tóu
讨取头钱。
40、[乞嚯]qǐ huò
吃喝。
近义词
反义词
qǐ
1、[赐]cì
1.旧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予。 2.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教。~顾。请即~复。 3.敬辞,指别人给的东西或好处:厚~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