墝
拼音:qiāo
释义:1.亦作“墽”。2.瘠薄的田地。3.指土地贫瘠。
组词
墝垤 墝瘠 肥墝 墝埆拼音
qiāo笔顺
一 丨 ㇀ 一 丨 一 一 丨 ㇀ 一 丨 一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qiāo的字 拼音为qiao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硗”,土壤坚硬不肥沃。详细解释
瘠薄的田地。亦指土地贫瘠 。
如:墝垤(地势较高的薄地);墝埆(土地瘠薄;地势险要处);墝瘠(土地瘠薄)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墝-中華語文大辭典墝ㄑ丨ㄠqiāo1.〈書〉(土地)堅硬不肥沃。[例]而譙土地~瘠,百姓窮困(《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桓二陳徐衛盧傳‧盧毓》)。2.〈書〉堅硬不肥沃的土地。[例]相高下,視~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荀子‧儒效》)。
墝-中華大字典1、墝讀音:丘交切,音敲,肴韻。釋文:~埆。瘠土也。《淮南原道》:舜耕歷山。田者爭處~埆。以肥饒相讓。
2、墝讀音:口敎切,音墽,效韻。釋文:地不平也。見《類篇》。
3、墽讀音:丘交切,音敲,肴韻。釋文:
❶磽也。見《說文》。
❷棄也。見《廣雅釋詁》。
❸或作墝。《詩丘中有麻傳》:墝埆之處也。《釋文》:墝本作~。
❹亦作磽。《孟子吿子》:則地有肥磽。〔控通訓定聲~字注云。當爲磽之重文〕。
4、磽讀音:丘交切,音敲,肴韻。倪了切,輕皎切,音憿,篠韻。釋文:
❶礊石也。見《說文》。
❷堅鞕也。見《玉篇》。
❸石田。見《廣韻》。
〔按集韻云。山田曰~〕。
❹薄也。《孟子吿子》:則地有肥~。
〔按即薄田也。字亦作墝〕。
5、磽讀音:牛交切,音聱,肴韻。逆角切,音嶽,覺韻。釋文:嶅或字。《集韻》:嶅。山多小石也。或作磝、~。
6、磽讀音:五巧切,音齩,巧韻。口敎切,音敲,魚敎切,音樂,效韻。釋文:
❶石不平。見《集韻》。
❷猶惡也。《後漢竇武傳注》:今年尙可後年~。
〔按五行志作鐃。風俗通作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o
1、[肥墝]féi qiāo
见“肥磽”。
2、[墝瘠]qiāo jí
亦作“墝塉”。(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 譙 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 愍之,上表徙民於 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新唐书·卢坦传》:“天德 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 河 远,烽候无所统接。”《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3、[墝埆]qiāo què
1.(土地)瘠薄。《墨子·亲士》:“墝埆者其地不育。”汉 王充《论衡·率性》:“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宋 沉辽《代人上太守书》:“墝埆之田,不足以耕污潢之池。”《清史稿·食货志一》:“高、亷、雷 属山荒墝埆,皆给资招垦,并免升科。” 2.地形险要处。《后汉书·南匈奴传》:“墝埆之人,屡婴涂炭,父战於前,子死於后。”李贤 注:“墝埆谓险要之地。”五代 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画栋泥金碧,石路盘墝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地有要害,今北边既失 古北 之险,然自 威虏城 东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泽墝埆,所谓天隙天陷,非敌所能轻入。”
4、[丰墙墝下]fēng qiáng qiāo xià
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汉 刘向《说苑·建本》:“丰墙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坏必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