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chéng

释义:1.帮助,辅佐。2.封建时代辅佐帝王或主要官员料理公务的官吏。3.(Chéng)姓。

组词

部丞 丞弼 丞簿 丞参 丞辅 丞局 丞郎 丞史 车丞相 都丞盒 秘书丞 水中丞 市买丞 三班县丞 御史中丞

拼音

chéng

笔顺

丿

同音字

拼音为chéng的字 拼音为cheng的字

基础解释

古代帮助帝王或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吏:~相。府~。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 zhěng)本义:拯救)

  2. 辅佐;辅助 。

    如: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3. 通“承”。接受、秉承

    前疑后丞。——《孝经·谏诤章》注

    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史记·酷吏列传》

〈名〉

  1. 古官名

  2.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 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丞 chéng
① 动辅佐;辅助。《汉书·百官公卿表》:“金印、紫绶,掌~天子,助理万机。” ② 名秦汉以后用为官名,是各级长官的副职。《陈涉世家》:“独守~与战谯门中。”《孔雀东南飞》:“遗~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漢語大字典


《説文》:“丞,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罗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象人臽阱中有抍之者。臽者在下,抍者在上……此即許書之丞字,而誼則為抍救之抍。”“(許君于)初誼全不可知,遂别以後出之抍代丞,而以承字之訓訓丞矣。”
(一)chéng 《廣韻》署陵切,平蒸禪。蒸部。
(1)辅佐;辅助。《廣韻·蒸韻》:“丞,佐也,翊也。”《吕氏春秋·介立》:“有龍于飛,周徧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漢書·佞幸傳·淳于長》:“長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2)官名。1.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禮記·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孔穎達疏:“《尚書大傳》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莊子·知北遊》:“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陸德明釋文:“一云古有四輔,前疑後丞,蓋官名。”《新唐書·杜亞傳》:“而亞雅意丞弼,厭外官。”2.各级长官的副职。《字彙·一部》:“丞,副貳也。”《商君書·禁使》:“今恃多官衆吏,官立丞、監。”《史記·陳涉世家》:“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唐皮日休《斥胡建》:“正且不可,況又丞哉!”
(3)沉没。《廣雅·釋詁一》:“丞,没也。”
(4)门限,即门槛。《廣雅·釋宫》:“限謂之丞。”
(二)shèng 《廣韻》常證切,去證禪。
古县名。《集韻·證韻》:“丞,縣名。在沂州。”
(三)zhēng 《集韻》諸仍切,平蒸章。
〔丞陽〕也作“承陽”。古县名。《集韻·蒸韻》:“承,承陽,縣名。在長沙。或作丞。”
(四)zhěng 《集韻》蒸之上聲,上拯章。
拯救。后作“拯”。《集韻·抍韻》:“拯,古或作丞。”《文選·揚雄〈羽獵賦〉》:“丞民乎農桑。”李善注:“《聲類》曰:‘丞亦拯字也。’《説文》曰:‘拯,上舉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éng

1、[丞相]chéng xiàng

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后时设时废,名称常变。明初沿置,不久即废。旧时常用作宰相的通称。

2、[县丞]xiàn chéng

词语解释◎ 县丞 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不同--------------------------县丞ㄒㄧㄢˋ ㄔㄥˊ职官名。位次于县令,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后虽有变革,但历代沿置,迄于清末。

3、[中丞]zhōng chéng

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4、[驿丞]yì chéng

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

5、[家丞]jiā chéng

官名。

6、[疑丞]yí chéng

亦作“疑承”。古官名。供天子咨询的四辅中的二臣。后泛指辅佐大臣。

7、[丞辅]chéng fǔ

辅助。

8、[丞尉]chéng wèi

县丞、县尉的合称。

9、[扶丞]fú chéng

扶助。

10、[后丞]hòu chéng

古代天子四辅之一。

11、[守丞]shǒu chéng

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

12、[畿丞]jī chéng

指畿县的县丞。

13、[丞史]chéng shǐ

丞及史。

14、[丞局]chéng jú

宋 代为殿前司属下将校的名称。后亦指衙役。

15、[丞属]chéng shǔ

属官。

16、[邑丞]yì chéng

1.县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17、[丞弼]chéng bì

1.辅佐的大臣。 2.辅佐的职位。 3.辅佐。

18、[丞辖]chéng xiá

对尚书左右丞之称。

19、[出丞]chū chéng

由京官出任地方辅佐官。

20、[部丞]bù chéng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史记·平準书》:“弘羊 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汉书·平帝纪》:“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21、[钝丞]dùn chéng

准备,安排。

22、[丞倅]chéng cuì

指副职。丞、倅皆佐贰之官。

23、[丞簿]chéng bù

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24、[水丞]shuǐ chéng

一种器皿。用来盛装磨墨用的水。亦称砚滴。

25、[寺丞]sì chéng

官署中的佐吏。

26、[丞参]chéng cān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27、[聋丞]lóng chéng

《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 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

28、[棘丞]jí chéng

旧时掌管刑狱的大理寺丞的别称。

29、[骆丞]luò chéng

唐 骆宾王 曾任 临海 丞,故称。

30、[丞掾]chéng yuàn

属官的泛称。

31、[郡丞]jùn chéng

郡守的副贰。

32、[火丞]huǒ chéng

汉 代太乐令的属官。

33、[果丞]guǒ chéng

汉 官名。掌果产。《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颜师古 注:“海丞,掌海税也。果丞,掌诸果实也。”

34、[海丞]hǎi chéng

汉 代官名。掌海税。《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颜师古 注:“海丞,掌海税也。果丞,掌诸果实也。”

35、[监丞]jiān chéng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国子监为清朝最高学府,而监丞为该机构掌管校规的官员。

36、[五丞]wǔ chéng

1.亦作“五承”。指禹的五位贤佐:益、稷、皋陶、垂、契。 2.泛指贤臣。

37、[丞郎]chéng láng

唐 尚书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尚书在左右丞之上,也称丞郎。

38、[驲丞]rì chéng

驿丞。

39、[府丞鱼]fǔ chéng yú

《后汉书·羊续传》:“拜 续 为 南阳 太守……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 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续 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因以喻下属之贿赠。

40、[秘书丞]mì shū chéng

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刘放 为左丞,孙资 为右丞,后省。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宋 高承《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书丞》:“《齐职仪》曰:汉献帝 置祕书令丞二人,魏文帝 分祕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 魏武帝 置也。”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丞的反义词 丞的近义词 丞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丞能组什么词
  • 丞能组什么词语
  • 丞可以组什么词
  • 丞可以组什么词语
  • 丞字可以组什么词
  • 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丞字能组什么词
  • 丞字能组什么词语
  • 丞字开头的成语
  • 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