嗛
拼音:xián
释义:1.用嘴衔。
组词
嗛嗛 嗛呥拼音
xián笔顺
丨 𠃍 一 丶 丿 一 𠃍 一 一 丨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iǎn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基础解释
1.用嘴衔。详细解释
1. 嗛 [qiān]2. 嗛 [qiǎn]3. 嗛 [xián]
- 嗛 [qiān]
通“谦”。谦虚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思嗛约兮。——班固《东征赋》
嗛嗛之德。——《国语·晋语》
又如:嗛小(谦虚谨慎);嗛退(谦逊退让);嗛约(谦恭检束);嗛嗛(谦逊的样子)
另见 qiǎn
〈形〉
- 嗛 [qiǎn]
猴鼠之类的颊囊
[王孙]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另见 qiān
〈名〉
- 嗛 [xián]
用嘴含[可吃的东西]
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说文》
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史记·外戚世家》
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史记·大宛列传》
怀恨
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高启《书博鸡者事》
歉收;不足
一谷不升谓之嗛。——《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满则虑嗛。——《荀子·仲尼》
今谷嗛未报。——《汉书·郊祀志》
通“谦”。谦虚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荀子·仲尼》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满足;快意。通“慊”
由俗谓之,道尽嗛矣。——《荀子·解蔽》
齐桓公夜半不嗛。——《战国策·魏策二》
〈动〉
〈形〉
〈名〉
猴鼠之类的颊囊
[王孙]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唐· 柳宗元《赠王孙文》
另见 qiān
〈形〉
通“谦”。谦虚
易之嗛嗛。——《汉书·艺文志》
思嗛约兮。——班固《东征赋》
嗛嗛之德。——《国语·晋语》
又如:嗛小(谦虚谨慎);嗛退(谦逊退让);嗛约(谦恭检束);嗛嗛(谦逊的样子)
另见 qiǎ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嗛嗛-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嗛嗛ㄑㄧㄢˇ ㄑㄧㄢˇqiǎn qiǎn①微小的。《國語.晉語一》:「嗛嗛之德,不足就也。」②不足的。晉.束晳〈貧家賦〉:「食草葉而不飽,常嗛嗛于膳珍。」
嗛嗛-汉语大词典嗛嗛(I)衔恨貌。
●唐柳宗元《咏史》诗:“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嗛嗛(II)谦逊貌。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
颜师古注:“嗛字与谦同。”
●《文选·左思<魏都赋>》:“亲御监门,嗛嗛同轩。”
李善注:“《周易》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嗛,古谦字。”
嗛嗛(III)1.微小貌。
●《国语·晋语一》:“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忧也。”
韦昭注:“嗛嗛,犹小小也。”
2.不满足貌。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鸾凤﹞陵朱云,薄斗极,呼吸阳露,旷旬不食,其意尚犹嗛嗛如也。”
●晋束晰《贫家赋》:“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
●清恽敬《答陈云渠书》:“敬少时诗学太白,后渐入香山、东坡,所嗛嗛不足者,太似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ǎn
1、[嗛嗛]qiǎn qiǎn
1.衔恨貌。 2.谦逊貌。 3.微小貌。 4.不满足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