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冠的同音词
三冠的同音词
三观 sān guān 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中国佛教天台宗对空、假、中三种禅观的合称。当修行者一再思惟、观察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虚构的,进而便处在很专注的状况,在此之时,不见佛果可求,也不见众生可度,是为空观。在空观的基础上观察一切现象,也能见、闻、觉知、能作种种分别,但在经验上则如幻、如化,这是假观,将空观和假观对立经验统一是中观。三关 sān guān 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2)阳平关(今 陕西 沔县 西)、江关(今 四川 奉节 东)、白水关(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禪 入臣。”李善 注:“蜀有 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有三关之隘。”(4)溢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在今 河北 雄县、霸县 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以为 霸州。癸卯,取 瓦桥关,以为 雄州”宋 徐无党 注:“世宗 下三关,瓦桥、益津 以建州及见,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5)明 代以 雁门、宁武、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紫荆、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寧武、偏头 ……又於 宣、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清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三关者,雁武、宁武、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大同 之南。”清 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曲阳 在 居庸、紫荆、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三官 sān guān 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