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牙余论
拼音
chǐ yá yú lù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ǐ的字 拼音为yá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lùn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 拼音为ya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lun的字基础解释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详细解释
- 【解释】: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 【出自】:《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 【示例】:欲烦先生不惜~,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按字解释
齿牙:称誉,说好话。
余论:指一言半语。
词典解释
齿牙余论-辞源3同:齒牙餘論
齿牙余论-汉语大词典齿牙余论随口称誉的话。
●《南史·谢朓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见,岂不美哉?”亦省作“齿论”。
●宋欧阳修《回三舍人尧臣启》:“匪期齿论,犹录疏顽。”
出处
《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引证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四十四回-《三国演义》: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宋-秦观--《谢曾子开书》:至于许之以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
元-刘诜--《与滕玉霄》:明公名满天下,齿牙余论所到谅不靳也。
明-郑文康--《淳安知县陈翁墓志》:后不以余小子不学无似,又辱忘年交十年,齿牙余论,多见奖借于远方。
故事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四十四回-《三国演义》: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宋-秦观--《谢曾子开书》:至于许之以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
元-刘诜--《与滕玉霄》:明公名满天下,齿牙余论所到谅不靳也。
明-郑文康--《淳安知县陈翁墓志》:后不以余小子不学无似,又辱忘年交十年,齿牙余论,多见奖借于远方。
造句
chǐ yá yú lùn
1、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接龙
论世知人 人海战术组词
近义词
chǐ yá yú lùn
1、[齿牙馀论]chǐ yá yú lùn
比喻随口称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