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新革故
拼音
dǐng xīn gé g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ǐng的字 拼音为xīn的字 拼音为gé的字 拼音为gù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 拼音为ge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详细解释
-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 【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示例】: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之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破旧立新
按字解释
鼎:鼎立,建立。
新: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
革:革除,去除。
故:原来的;从前的;旧的。
词典解释
鼎新革故-中華語文大辭典鼎新革故鼎新革故ㄉ丨ㄥˇ ㄒ丨ㄣ ㄍㄜˊ ㄍㄨˋdǐnɡxīn-ɡéɡù建立新制,革除舊弊。多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也作「革故鼎新」。[例]歷史更迭,~,如大浪淘沙。
鼎新革故-汉语大词典鼎新革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参同契》卷上:“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序》:“配造物而相妩媚,争妍竞巧于鼎新革故之际。”亦省作“鼎革”。
●隋许善心《神雀颂》:“质文鼎革,沿习因成。”
●唐徐浩《谒禹庙》诗:“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
●明徐复祚《投梭记·渡江》:“朝廷多故,须知鼎革天之数。”
●郭沫若《我的学生时代》:“而且在那鼎革的时期,学校多是奉行故事。”
出处
《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引证
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君臣御政章》: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明-宋濂、王袆--《元史》:於戏!否往泰来,迓续亨嘉之会;鼎新革故,正资辅弼之良。咨尔臣民,体予至意!
-佚名--《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破旧立新,鼎新革故早就成为中华民族治国齐家的传统精神。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序》:配造物而相妩媚,争妍竞巧于鼎新革故之际。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八十回-《水浒全传》: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鼎新革故之意。
北宋-卢多逊、扈蒙等-九七-《旧五代史·卢文进传》:近闻皇帝陛下,皇天眷命,清明在躬,握纪乘乾,鼎新革故,始知大幸,有路朝宗,便贮归心,只伺良会。
故事
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君臣御政章》: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明-宋濂、王袆--《元史》:於戏!否往泰来,迓续亨嘉之会;鼎新革故,正资辅弼之良。咨尔臣民,体予至意!
-佚名--《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破旧立新,鼎新革故早就成为中华民族治国齐家的传统精神。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序》:配造物而相妩媚,争妍竞巧于鼎新革故之际。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八十回-《水浒全传》: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鼎新革故之意。
北宋-卢多逊、扈蒙等-九七-《旧五代史·卢文进传》:近闻皇帝陛下,皇天眷命,清明在躬,握纪乘乾,鼎新革故,始知大幸,有路朝宗,便贮归心,只伺良会。
造句
dǐng xīn gé gù
1、改革开放,就必须鼎新革故。
2、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鼎新革故之意。
3、普之转弱为强,亦由其后细雷鼎新革故,其伯相所设良民会固结民心。
4、世界与中国,因肩负鼎新革故的使命紧密相连。
接龙
故交新知 知一万毕 毕雨箕风 风雨对床 床上迭床 床下安床 床上施床 床头金尽 尽智竭力 力穷势孤 孤军独战 战战业业 业荒于嬉 嬉皮笑脸 脸红筋暴 暴衣露盖 盖棺定论 论功封赏 赏贤使能 能柔能刚 刚正不阿组词
近义词
dǐng xīn gé gù
1、[推陈出新]tuī chén chū xīn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2、[破旧立新]pò jiù lì xīn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3、[涤故更新]dí gù gēng xīn
涤除陈旧,换上新的。
反义词
dǐng xīn gé gù
1、[因循守旧]yīn xún shǒu jiù
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