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
拼音
hóng dū mén xu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óng的字 拼音为dōu的字 拼音为mén的字 拼音为xué的字 拼音为hong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 拼音为men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基础解释
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公元178年)设在 洛阳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后汉书·灵帝纪》:“始置 鸿都门 学生。”李贤 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牘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后汉书·蔡邕传》:“光和 元年,遂置 鸿都门 学,画 孔子 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清 厉鹗《<石经考异>序》:“自 洛 入 鄴,自 汴 入 燕,之分其地,駮 鸿都门 学非太学,魏 石经非 邯郸淳 书。”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汉灵帝 立 鸿都门 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鸿都学”。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 鸿都学,以集奇艺。”清 陈培脉《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 鸿都 学,辉皇清庙珍。”详细解释
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公元178年)设在 洛阳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后汉书·灵帝纪》:“始置 鸿都门 学生。” 李贤 注:“ 鸿都 ,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牘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后汉书·蔡邕传》:“ 光和 元年,遂置 鸿都门 学,画 孔子 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清 厉鹗 《<石经考异>序》:“自 洛 入 鄴 ,自 汴 入 燕 ,之分其地,駮 鸿都门 学非太学, 魏 石经非 邯郸淳 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 汉灵帝 立 鸿都门 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 鸿都学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 鸿都学 ,以集奇艺。” 清 陈培脉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 鸿都 学,辉皇清庙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鸿都门学-汉语大词典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后汉书·灵帝纪》:“始置鸿都门学生。”
李贤注:“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
●《后汉书·蔡邕传》:“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清厉鹗《<石经考异>序》:“自洛入邺,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駮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汉灵帝立鸿都门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鸿都学”。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
●清陈培脉《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鸿都学,辉皇清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