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拼音
yā dǎn z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ā的字 拼音为dǎn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ya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1.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被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形针形,边缘有锯齿,花紫色,雌雄异株,圆锥花序,果实长卵形,产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 2.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中国主产广东、广西。苦,寒,有毒。清热,杀虫。详细解释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微绿或暗紫色,结核果,卵形,熟时黑色。产于我国西南至南部,亦见于 印度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中医学以果实入药,对阿米巴痢疾、疟疾等病有疗效。亦指这种树木的果实或种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鸦胆子-中药大典鸦胆子
鸦胆子
Fructus Bruceae
(英)Java Brucea Fruit
别名 老鸦胆、鸭蛋子、雅旦子。
来源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3m,全株被黄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1,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5cm,边缘有粗齿,两面被柔毛。花单性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长15~25cm,雌花序长不及半;花极小,暗紫色;花瓣4,雄蕊4。核果椭圆形,黑色。花期3~8月,果期4~9月。
生于草地、灌丛及路旁向阳处。主产广东、广西。
采制 8~10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用时去外壳,取种子入药。
性状 核果卵形或长圆形,长6~10mm,宽4~7m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有隆起的多角形网纹,顶端稍向一边突出,两侧有棱线。种子卵形,类白色或淡棕色,微有网状隆起纹,一端较尖。气强烈特异,味极苦。
化学成分 含鸦胆子苦素(bruceine)A、B、C、D、E、F、G、H、鸦胆子苦醇(brusatol),鸦胆子甙(bruceoside)A、B、鸦胆子碱(brucamarin),鸦胆子酸(brucedic acid)等。
性味 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芸香目
科编号: 234
科中文名: 苦木科
科拉丁名: Simaroubaceae
属中文名: 鸦胆子属
属拉丁名: Brucea
种中文名: 鸦胆子
种拉丁名: Brucea javanica (Linn.) Merr.
其它属名: 鸦蛋子(植物名实图考) 苦参子(本草纲目) 老鸦胆(海南)
种下等级:
生境: 旷野,山麓灌丛中,疏林中
海拨低限: 950
海拨高限: 10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亚洲;大洋洲
国内分布: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所在卷册: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