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
拼音
míng qí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qín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 拼音为qi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鸣琴-汉语大词典鸣琴1.琴。
●《韩非子·说林下》:“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2.弹琴。
●唐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唐黄滔《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迳赊。”
●宋周密《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贻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杀人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王錂《寻亲记·修筑》:“下官封丘县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制锦功偏着,鸣琴政自循。”
鸣琴张琴易俗
【出典】 见“宓子贱”条。
【释义】 见“宓子贱”条。
【例句】 ①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李隆基《赐崔日知往潞州》36)这里化用“鸣琴而治”典,勉励崔日知作潞州地方官要崇尚礼乐,政简刑轻。②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860)这里借“鸣琴”(合用“相如台”典,参见该条)咏郑安阳入蜀任县令。③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张说《徐高御挽歌》960)这里借以称颂徐氏生前任县令有惠政。④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储光羲《述韦昭应画犀牛》1373)这里借“鸣琴”代指韦氏新任昭应县令。⑤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李白《赠瑕丘王少府》1733)这里用“佐鸣琴”代指辅佐县令,以切合王氏官居少府的身份。⑥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1832)这里借以称颂当涂令李氏有惠政。⑦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高适《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2206)房侍御(琯)当时任县令。这里借以称颂房侍御治县有惠政。⑧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高适《宋中十首》其九2211)古单父邑地属唐宋州,这里借追怀宓子贱感叹时无贤令以切咏宋中。⑨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高适《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2222)这里借以称颂洛阳令以德治县。⑩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钱起《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2620)这里以“鸣琴”喻指李行父出任县令。(11)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钱起《送武进韦明府》2636)这里以宓子贱比拟韦明府。(12)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2781)这里用宓子贱事,称美韦明府能治县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