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
拼音
sāo t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āo的字 拼音为tǐ的字 拼音为sao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也叫楚辞体。中国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其作品篇幅较大,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多用语气词“兮”字,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详细解释
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 战国 时 楚国 ,以大诗人 屈原 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郭沫若 《谈诗歌问题·新诗并未抛弃中国诗歌的传统》:“由四言而骚体,由五、七而长短句,乃至由词而曲,曲再要加入衬字衬句,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骚体-汉语大词典骚体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豫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
●郭沫若《谈诗歌问题·新诗并未抛弃中国诗歌的传统》:“由四言而骚体,由五、七而长短句,乃至由词而曲,曲再要加入衬字衬句,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同: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