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
拼音
xiāng zh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zh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基础解释
樟。详细解释
樟树的俗称。因全株有香气,故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香樟-中華語文大辭典香樟香樟ㄒ丨ㄤ ㄓㄤxiānɡzhānɡ1.植物名。樟的俗稱。常綠喬木。全株有香氣。葉橢圓或卵形,花小,顏色略黃,果實成熟時為暗紫色。木質有香氣,能避蟲害,可以提製樟腦和樟油。材質堅硬,可供建築、雕刻、家具等使用。2.植物名。落葉小喬木。葉互生,披針狀,葉背呈白綠色。嫩葉有細毛,老葉平滑無毛。雌雄異株,花序繖形,腋生,二至五月開花。全株可食,具芳辛味,可製精油。臺灣原住民以其代替鹽巴,為食物調味。泰雅族將果實醃漬而食。賽夏族把果實搗碎泡水,以解宿醉。也作「山胡椒」、「山雞椒」、「馬告」。
香樟-辞源3【香樟】樟樹的俗稱。因全株有香氣,故名。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 滇遊記:“舊寺有井、有大香樟、有木犬、有風井、有塔。”參見“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iāng zhāng
1、这棵“香樟王”的特点是树身矮,丫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