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不给
拼音
yōng sūn bù j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ōng的字 拼音为sūn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gěi的字 拼音为yong的字 拼音为sun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gei的字基础解释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详细解释
- 【解释】: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
- 【出自】: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 【示例】:衰国之民,~,裋褐不完。
◎清·谭嗣同《仁学》二四
按字解释
饔:早饭。
飧:晚饭。
不:表否定。
给:丰足,充裕。
词典解释
饔飧不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饔飧不給
饔飧不给-汉语大词典饔飧不给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天下第一》:“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严却之。”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僦寓相城,不蔽风雨,饔飧不给。”
●清谭嗣同《仁学》二四:“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
出处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引证
清-谭嗣同-二四-《仁学》: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僦寓相城,不蔽风雨,饔飧不给。
明-周起元--《恭报地方异常水灾事疏》:夫躯壳仅存,精血几耗,更益之以家无盖藏,饔飧不给,又安望其有起色哉!
清-蔡世远--《先妣吴太君行状》:甲寅遭耿逆之变,飘荡靡宁,王父母饔飧不给,终日不举火以为常。
故事
清-谭嗣同-二四-《仁学》: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僦寓相城,不蔽风雨,饔飧不给。
明-周起元--《恭报地方异常水灾事疏》:夫躯壳仅存,精血几耗,更益之以家无盖藏,饔飧不给,又安望其有起色哉!
清-蔡世远--《先妣吴太君行状》:甲寅遭耿逆之变,飘荡靡宁,王父母饔飧不给,终日不举火以为常。
造句
yōng sūn bù jǐ
1、衰国之民,饔飧不给,裋褐不完。 ◎清·谭嗣同《仁学》二四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ōng sūn bù jǐ
1、[饔飧不济]yōng sūn bù jì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同“饔飧不继”。
2、[饔飧不继]yōng sūn bù jì
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3、[饔飧不饱]yōng sūn bù bǎo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