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子
拼音
yù zhī z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药草名。又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蔓生,依大树上,叶绿有三角,七八月间结实,生青,熟后呈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根亦入药。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预知子》。详细解释
药草名。又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蔓生,依大树上,叶绿有三角,七八月间结实,生青,熟后呈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根亦入药。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预知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预知子-中药大典预知子
预知子
Fructus Akebiae
(英)Akebia Fruit
别名 八月炸、八月扎、野香蕉。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藤木。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3~6cm,先端圆、微凹或有短尖,全缘。花单性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雌花生于花序上部,花被片3,淡紫色,雄蕊6,雌花生于花序下部,花被3,退化雄蕊6,雌蕊6。果实肉质,长椭圆形,两端圆形,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花期4~5月,果期8月。
生于山林灌丛。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
采制 夏、秋季果实将变黄时采摘,晒干,或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
性状 果实长椭圆形,稍弯曲,长3~9cm,直径1.5~3.5cm。表面黄棕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顶端钝圆。质硬,破开后,果瓤淡黄色或黄棕色;种子多数,扁长卵形,黄棕色或紫褐色。气微香,味苦。
化学成分 含木通皂甙(akebin)A、B、C、D、E、F、G,其皂甙元均为常春藤皂甙元。另含油酸甘油酯、亚麻酸甘油酯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利尿,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小便不利、蛇虫咬伤。
附注 同属植物三叶木通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或白木通A.trifoliata( 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 Rehd.的果实亦作预知子入药。
同:預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