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
拼音
yù bèi lì xi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bèi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xiàn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bei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预备立宪-中国历史辞典清政府为抵制革命,拉拢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措施。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又命政务处筹订宪法大纲。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是年至1916年共九年为预备立宪时期。1910年在立宪派的请愿活动下,又宣布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骗局,不断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揭穿,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江苏、浙江等省的君主立宪派张謇、汤寿潜等为促进情政府立宪,在上海组成预备立宪公会,进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1908年联合各省立宪团体,发动请愿,要求请政府速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