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
拼音
yīn lǜ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n的字 拼音为lǜ的字 拼音为yin的字 拼音为lyu的字基础解释
指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也叫乐律。详细解释
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
泛指乐曲,音乐。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齣戏是一套‘北点絳唇’,鏗鏘顿挫,那音律不用説是好了。”
文字声韵的规律。
南朝 梁 沉约 《答陆厥书》:“以《洛神》比 陈思 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永明 中, 沉约 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音律-中華語文大辭典音律丨ㄣ ㄌㄩˋyīnlǜ1.指音樂上的律呂、宮調等;泛指音樂。也作「樂律」。2.指詩文的聲韻規律。[例]這首七律~不諧。
音律-汉语大词典音律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
2.泛指乐曲,音乐。
●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
●《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南朝梁沈约《答陆厥书》:“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yīn lǜ
1、汉字工整方正、冥契道妙的长处,极富音律的韵味,叫人赏心悦目。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īn lǜ
1、[乐律]yuè lǜ
见〖音律〗。
2、[音符]yīn fú
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五线谱上用空心或实心的小椭圆形和特定的附加符号。简谱上用七个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和特定的附加符号。
3、[旋律]xuán lǜ
音乐的曲调。它是由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和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进行系列。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的内容、风格以及民族特征等首先由旋律表现出来。